大部分只有去医院看病才知道身体不好,而往往去医院看病的时候身体已经出了比较严重的疾病了。其实预防疾病可以更早一些,也就是在平常的时候就多观察,看看你的身体到底好不好。
说起判断身体好不好,大家通常会想到看脸色、测血压,或是感受有没有腰酸背痛,但是很少有人会低头看看自己的脚。
但你知道吗?其实足部更能反映身体的一些隐藏的问题。毕竟脚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神经感知啥的一旦出问题,往往会先在脚上表现出来。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脚上出现这 5 种情况,可别不当回事,很可能是疾病在 “打招呼”!
1 脚总发凉,裹再多也暖不热
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天一冷就脚凉,很多人觉得是穿得少、体质虚,可要是裹着厚袜子、踩着棉鞋,脚还是像揣了冰疙瘩,甚至夏天也凉飕飕的,就得留心了。这大概率不是“怕冷” 那么简单,最常见的原因是下肢血管堵了。
![]()
比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上长了“小斑块”,血液没法顺畅流到脚上,脚得不到足够的血液滋养,自然就凉得慌。
要是同时还伴有走路时脚疼、休息会儿又缓解的情况,那更得赶紧去查血管,别等堵得严重了引发更麻烦的问题。
另外,甲状腺功能减退也会让脚变凉,甲状腺就像身体的“小太阳”,负责产生热量、调节代谢,要是它 “偷懒” 了,身体产热少,全身都会发冷,脚作为 “末梢部位”,凉得会更明显。这种情况除了脚凉,通常还会有没精神、容易胖、皮肤干的表现,别光靠泡脚暖脚,得去查查甲状腺功能才对。
2 脚趾甲变厚、变灰,还掉渣
很多人发现脚趾甲变丑,第一反应是“灰指甲”,自己买药膏涂。但要是涂了好久没效果,甚至指甲越来越厚、变脆,还伴随脚麻、伤口难愈合,就得警惕糖尿病了。
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会损伤血管和神经,脚部的血液循环变差、抵抗力下降,真菌特别容易找上门,导致指甲病变。
而且这种“糖尿病相关的指甲问题”,单靠治真菌没用,得先控制好血糖。更危险的是,要是因为神经损伤,脚碰破了都没感觉,很容易发展成糖尿病足,严重的还得截肢。所以指甲老不好,别光顾着治 “灰指甲”,先去测测血糖准没错。
3 脚肿得像“发面馒头”,按下去有坑
前一天晚上喝多了水,第二天脚有点肿,通常没啥事。但要是脚肿持续不消,一按一个坑,半天弹不回来,还伴有眼皮肿、尿里有泡沫,那很可能是肾脏出了问题。肾脏就像“过滤器”,负责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出去,要是过滤器坏了,水分排不出去,就会囤在身体里,脚作为下肢末端,肿得会最明显。
除了肾,心脏不好也会导致脚肿,比如心力衰竭,心脏没法有力地把血液泵到全身,血液会淤积在下肢血管里,压力一高,水分就会渗到组织里,让脚变肿。所以会建议大家不要短时间大量喝水,因为对心脏的冲击也是蛮大的。
![]()
而发生的这种肿通常是两边脚一起肿,还会伴有喘气费劲、平躺不舒服的症状。
另外,肝脏有问题也可能引发脚肿,比如肝硬化,会影响蛋白质合成,导致体内水分代谢紊乱,进而出现水肿。所以脚肿老不好,别不当回事,赶紧去查肾、心、肝,找出根源才好治。
4 脚麻、刺痛,像有“小虫子在爬”
生活中不知大家会不会遇到这种情况,比如我们偶尔蹲久了脚麻,站起来活动活动就好,这是正常的。但要是经常没原因地脚麻,比如坐着、躺着也麻,还伴有刺痛感、烧灼感,像有小虫子在脚上爬,那可能是神经出了问题。
比如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了下肢神经,就会导致脚麻;还有周围神经病变,也会让脚部神经感知异常。
不过大家更要警惕的是糖尿病引发的神经病变。前面说过,我们长期的高血糖会损伤神经,脚部神经是最容易受影响的,早期表现就是脚麻、刺痛,要是不及时控制血糖,神经损伤会越来越严重,后期可能连脚被扎破、烫伤都没感觉,特别危险。
另外,如果缺乏维生素 B1、B12 也可能导致神经功能异常,引发脚麻。所以如果你生活中总是有脚麻频繁出现,别总觉得是“压着了”,及时去查神经功能和血糖,早发现早干预。
5 脚后跟总疼,走路像踩了“小石子”
很多人脚后跟疼,觉得是走路多了、站久了累的,休息两天就好。可要是休息了也没缓解,甚至早上起床一踩地就疼得钻心,走几步后稍微好点,但走久了又疼,那很可能是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是脚底的一层软组织,长期走路姿势不对、穿的鞋不合适,或者体重太大,都会让足底筋膜反复受牵拉,引发炎症,导致疼痛。
![]()
另外,中老年人脚后跟疼,还可能是骨质增生也就是“骨刺”导致的。随着年龄增长,骨头会慢慢退化,脚后跟的骨头可能会长出小骨刺,走路时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就会引发疼痛。
这种疼通常在走路多、站立久后会加重,严重的甚至没法正常走路。所以脚后跟总疼,别硬扛着,及时去骨科看看,明确是筋膜炎还是骨刺,早点治疗才能少遭罪。
总之,我们的脚每天要承受全身的重量,默默为健康“站岗”,可千万别忽略它发出的信号。上面说的这 5 种情况,要是你或家里人碰到了,别不当回事,也别自己瞎猜瞎治,及时去医院做检查,找出问题根源。
平时大家也多留意脚的状态,穿舒服的鞋、睡前泡泡脚、适当按摩一下,好好呵护咱们的“健康晴雨表”,身体才能更踏实!
快点下面链接
看更多健康科普知识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