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从社会救助的精准发力到残疾人福利的赋能前行,从少年儿童的温暖守护到养老服务的品质升级,从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到民生福祉的持续增进……发布会上一组组权威数据清晰勾勒出政策落地生效的扎实轨迹,每一项成效都浸润着为民情怀,每一个突破都回应着群众的期待。回望“十四五”,民生保障领域的诸多政策执行“力度”正切实转化为人民生活的“温度”。面对这幅徐徐铺展的民生保障发展图景,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切身感受和体会讲述了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这一目标的具体实现途径。
——编者
儿童保障:守护成长“艳阳天”
集中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26%、32%和31%。
“以前村里的留守儿童放学就‘散养’,现在有儿童主任定期家访,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读绘本、玩沙盘,脸上的落寞少了、眼里的光彩多了。”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杜海峰翻看基层调研笔记时,指尖轻抚一张张儿童活动照片。这种变化,正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儿童福利保障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
在陕南山区的走访中,杜海峰深切地感受到儿童保障网络的有力延伸。曾经以孤儿、弃婴为核心的保障范围,如今已系统性覆盖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各类困境群体,就连存在情绪障碍、心理问题的儿童,也被纳入精准关爱的视野。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将流动儿童纳入关爱保护范围。杜海峰表示,民政部也已组织全国性摸底排查,通过建立动态台账、细化服务举措,让流动儿童在异地也能享受到均等化的关爱。
随着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福利服务正加速从“保生存”向 “促发展”转型。《意见》部署完善生活保障、医疗康复、教育服务、心理关爱、安全保护、监护责任“六个体系”,推动儿童福利服务向全方位、专业化升级。
在西安某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残疾儿童在康复师指导下蹒跚学步,留守儿童通过视频与父母温馨对话,心理沙盘前的孩子用模具搭建“理想家园”……杜海峰在调研日志中感慨:“这一幕幕鲜活场景,正是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创新举措让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如今,流动儿童异地医保参保不再“卡脖子”,孤儿保障申请实现“跨省通办”;自2024年起,每年1亿元福彩公益金定向支持30多个县区开展试点,将心理健康服务精准送达困境儿童身边。
“这些制度创新在基层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杜海峰表示,每一项举措都直指儿童福利领域的痛点难点,而坚实的资源保障与专业的队伍建设,正是这些创新实践能够稳步推进的重要支撑。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民政部持续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功能优化,探索“开门办院”模式,将服务延伸至社会有需求的儿童,全国600家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已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成为困境儿童救助保护的重要阵地。
此外,全国已累计配备4.2万名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58.3万名村(社区)儿童主任,他们用常态化入户走访、信息核查与关爱服务,成为困境儿童身边最亲近的“守护者”,让制度温暖真正触达每个需要帮助的孩子。
“看着孩子们从沉默到开朗、从迷茫到自信,就知道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在杜海峰看来,困境儿童不是短期救助对象,而是需要持续深耕的“希望工程”,这份事业,正是用专业与耐心,为孩子们守护成长路上的“艳阳天”。
记者:赵莹莹
文字编辑:赵莹莹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周佳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