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海波
首发 | 芳华青年
【芳华青年】—— 聚焦时代脉搏,解码青年未来! 民生观察 | 财经透视 | 数字浪潮。以理性之思剖析社会万象,用青年视角对话时代议题,这里既有柴米油盐的烟火温度,也有商海浮沉的洞见锋芒。做您数字时代里「懂政策·明趋势·有态度」的成长伙伴!
国之重器,往往藏于细微之处;时代风口,常常始于看似平凡的资源。
最近大家都在聊稀土。
作为时评类的博主,如果不说几句,就显得我很不解风情了。而且也对不住每天几百个忠实的读者。
为聚焦更贴近大家生活与实际利益的内容,我如今更倾向于分享经济、科技等领域的话题,这些话题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为大家的生活和发展提供参考,关键是一般不会出问题。
说白了,政治类的东西,一般人还是少掺和。
毕竟,以我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是没资格谈这些的。况且我的读者群里,既没有要去联合国上班的,也没有要去大使馆报道的,所以云里雾里的东西,我觉得还是少谈的好。
都说,男人只要喝了几口酒,就容易满嘴开火车,各种国际关系,俄乌冲突全都冒出来了,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比专家还要有筹谋。
但是我认为,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的话,多了解一些互联网科技,经济金融,或许对我们搞钱会有一些帮助。
脚踏实地的话,就是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另外就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热点事件,也可以看看。
所以,假大空的话题,咱没必要聊。
那聊稀土,又不聊政治,是不是就没意义呢?
不是的,我们就从经济层面聊一下,稀土这张被视为卡住美国脖子的“中国王牌”,到底能打多久?
聊稀土,先简单说一下历史背景和稀土背后的故事。
稀土,是化学元素一些元素的统称,它包含17种化学元素,每种元素都有独一无二的功能。
![]()
但是,由于稀土这些元素比较调皮,就像大班级中的活跃分子,总不能按照常理出牌,又不太听话,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总容易搞事情,只有单独分开,才能发挥巨大的价值。
多巨大呢?
大到飞机、小到手机,都需要用到。
按照美国那边给出的数据,根据美国国会的报告测算,如果中国完全中断稀土供应,最快6个月,F-35的生产线就要停工。最快1年半,10架飞机里可能只有3架正常飞。
而且,像制导系统、控制芯片等重要零部件,也会得不到补充。这就意味着修也修不好。
但是,稀土的用量其实又不多: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官方数据,去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稀土的总货值是1.7亿美元,大概是1040万公斤。
1.7亿美元!
折合成人民币不到10个亿,实在是太少,这点钱,和36万亿国债来比,只够支付1小时的利息。
但也就是这么点量,但是没有中国它还就不行!
中国大约占据了全球稀土69%的冶炼分离产能和90%以上的精加工产能。在很多关键领域,都是“9成以上产量在中国”。
就拿生产军用武器必需的稀土永磁材料来说吧。全球产量31.02万吨,中国产量28.42万吨,占比91.62%。
所以就稀土来说,美国暂时是离不开中国的。
刚才提到了,稀土这些元素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总容易搞事情,只有单独分开,才能发挥巨大的价值。
那么,美国为什么不能自己把它们分开,来发挥巨大的价值呢?
上面说到了,由于需求量确实是不多,自己生产又不划算,倒不如低价从国际市场采购。
那么,这些年,美国就一直在中国采购,导致他们自己相关的产业链短缺,无论是提炼技术还是开采技术,都跟不上。
而放眼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这个完整的链条和实力。
其实,我们国家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个实力的,也是走了很多弯路,付出了太大的价值,才换来的。
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是稀土生产的大哥。不光产量大,占到全球稀土产量的70%到90%,还掌握最先进的分离提纯技术。
但是到了80年代,美国人在科技互联网上迅速发展,再加上环保政策的趋严,自然瞧不上又苦又累的稀土提炼工艺,于是就把这种高污染、又脏又累还不挣钱的活儿外包给不怕苦不怕累的中国人。
一时间,中国各地开始搞稀土开采,一时间乌烟瘴气,价格也是很乱,反正就像今天的拼夕夕,是自己卷死自己的节奏。
这时候,关键人物出现了:徐光宪。
![]()
徐光宪本身是量子化学和核燃料化学领域的专家,但是1972年,时年52岁的他临危受命,转向当时我国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的稀土分离研究。
后来在他的团队攻坚下,另辟蹊径,发明了建立了“串级萃取理论”。串级萃取理论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中国乃至全球的稀土产业格局。
更难能可贵的是,技术突破以后,他没有为自己的技术设置屏障,而是四处调研,传授经验,免费推广。
他年近九旬仍亲赴内蒙古白云鄂博、四川攀西冕宁等矿区实地考察,两次向中央提交关于稀土资源可持续、高效、洁净利用的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对稀土进行有效的管控,提早布局。
![]()
正是由于徐光宪的建议,国家才逐渐将稀土纳入国家统一管理,逐渐建立起我们国家自己的技术壁垒,并申请了国际专利保护。
而徐光宪也被称为“中国稀土之父”。
读到这里,你是否和我一样,热血沸腾,为国家的肱股之臣和先驱们感到自豪?
这当然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如今我们对美国用稀土技术进行反击,以回应美国对中国关于芯片等高科技的封锁,无可厚非。
但是,高兴归高兴,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自我陶醉的氛围中时,我不禁想问一句:
稀土相关的技术封锁,能持久吗?
毕竟,就像美国对中国芯片行业的技术封锁,是不是倒逼中国开始奋发图强,自己研究相关技术?
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技术的倒逼进步呢?
当然,也有人说等美国企业开发到一半我们再开放出口。可是,人家又不是傻子,那时候,美国政府一声令下,直接勒令禁止进口中国稀土,价格贵10倍也必须用美国国产的,你怎么办?
毕竟需求量本来就不大,攻克的成本也没那么高......
所以,依我看,贸易战就是一场你进我退的拔河游戏,保留着双方的体面,在拉锯中谈判,在谈判中妥协,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才是最重要的。
稀土的武器,只是暂时的一张王牌,但不可常用,也不可长用。最根本的,还是需要不断发展自己的高科技,不让命脉被别人把握,才是王道。
![]()
稀土之争,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博弈。
徐光宪院士曾提醒:“稀土紧紧连着我和祖国”,这句话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提醒着我们,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性。
要明白,在国际格局中,真正的产业安全,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我们能否持续创造价值。当我们为技术优势自豪时,更需思考: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持久的创新动力?
毕竟,最坚固的壁垒不是封锁,而是持续的创新。这或许才是稀土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未来,唯有不断深耕高科技领域,构建更完整、更强大的自主产业链,才能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让中国在全球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真正的大国底气,从来不是依赖某一种资源,而是源于永不停歇的创新与突破。
作者:互联网资深运营海波,百度运营师,阿里达摩院人工智能训练师,长期提供广告推广策划、网站建设、广告软文、文案、AI咨询、公司自媒体内刊等的代写作以及互联网运营、推广相关代运营。公众号:芳华青年。声明:图片源于网络和AI,仅做分享使用,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做分享交流,无任何商业目的和行为,如有不妥联系删除。
AI引导未来,有关AI ,有关DeepSeek,有关写作等,有兴趣探讨的朋友欢迎加我私人微信学习交流:feihongya1(添加请备注说明)【云海观星】—— 云海无界看天下,观星有方新视界。财经·互联网·AI·科技,做您数字时代的引路人,点击名片关注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