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或许听过这样一个经典笑话:如何向秃子成功推销梳子?明眼人都知道,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现实往往比笑话更荒诞,近期特朗普团队为拯救美国滞销的大豆,竟真的在做类似的事:把希望全押在了印度这个“看似能接盘”的市场上。最终结果如何?只能说,这步棋从一开始就“臭到家了”。
![]()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豆农正面临怎样的困境。一句话概括就是:地里的新豆快熟了,可仓库里的旧豆还堆得像山一样。为什么这样?因为从今年5月开始,最大的买家中国市场,对美国大豆的采购量直接降为了零。这是近30年来头一回发生这种事。
要知道,过去中国企业每年都会买走美国一半以上的出口大豆,是妥妥的“核心金主”。2024年一年,中国就花了约126亿美元采购美豆,超过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一半了。如今这个关键订单一断,全美60%的新产大豆瞬间没了销路,不少豆农的资金链已经绷到了极限,甚至连支付农机维修费都成了难题。
![]()
眼看豆价一天比一天低,特朗普团队彻底慌了,火速开启“全球扫货式”推销:代表团频繁飞往非洲、东南亚,一边施压当地政府增加大豆采购量,一边把最大的赌注押在了印度身上。在他们眼里,印度人口众多,又是新兴市场,理应能填补中国留下的空缺。可谁能想到,这个看似 “合理” 的决策,恰恰成了“臭棋”的开端。
为什么?因为它完全忽略了三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每一个都像堵墙,把美国的 “救豆计划” 死死拦住。
![]()
第一,印度本身就是 “卖梳子的”,根本不需要美国的货。印度不仅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全球重要的粮食出口国。农业承载了印度超40%的人口。为了保护本国农民,印度给进口大豆设置了高昂的关税,他们的农民协会也坚决反对外国大豆涌入。让一个本身就在“卖梳子”的国家,大量购买美国的“梳子”,这现实吗?
第二,美印关系正处 “冰点”,莫迪根本不敢接这个烫手山芋。 就在不久前,美国刚因为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对印度商品加征了高额关税。现在印度国内反美情绪不小,在这种氛围下,莫迪政府绝不敢冒政治风险,去大规模采购美国大豆。有印度官员私下说得很直白:“现在买美豆,等于给反对党递刀子。”
![]()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市场已经变了。现在美国大豆运到中国的价格,比巴西大豆贵了将近一倍!在商言商,换做是您,您会买谁的呢?
所以说,美国这场 “救豆行动” 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美国大豆协会的经济学家自己也承认,中国留下的巨大缺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单独填补。
回过头看,中国市场的转向并非突然之举,从2017年到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的占比已经从34%降到了21%,同时通过签订长期期货合约,和巴西、阿根廷建立了稳定的供应渠道,早就实现了“多元化布局”。就像一位美国豆农在采访中无奈说的:“我们失去的不只是一时的订单,而是中国市场对我们的信任,这比什么都重要。”
![]()
说到底,特朗普团队想靠着“向秃子卖梳子” 的逻辑,把印度当成 “救星” 来逆转局面,本身就是个错误的思路。这场“大豆博弈” 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在全球化的市场里,谁掌握了需求主动权,谁有稳定的供应链,谁才能真正站稳脚跟。靠施压、靠赌运气,终究是走不远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