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贵在意•致敬经典——全国写意美术作品展”在北京举办,展览以贯穿中国艺术史的“写意精神”为线索,集中展出近600件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装置、新媒体等多个艺术门类。参展阵容众星云集,汇聚中国美术馆馆藏经典、特邀创作及全国征集作品,从古代艺术大师到当代青年艺术家,形成纵贯古今的艺术谱系。展厅内,八大山人的《荷花》、石涛的《江干访友图》、郑板桥的《兰竹图》、黄宾虹的《万松烟霭》、徐悲鸿的《奔马》等名家珍品悉数亮相。
 ![]()
展览从三个维度呈现写意的魅力:第一部分是馆藏经典,从苏轼等文人的笔墨风骨,到吴昌硕等近代大家的创新探索,再到当代艺术名家的传承之作,这些藏品串联起写意精神的历史脉络,让人们在经典的力量中感受写意精髓;第二部分是特邀作品,其中不乏装置、新媒体等新艺术形式,由此探讨写意观念的拓展,展现传统美学与现代语境的碰撞融合;第三部分是征集作品,从全国2800多件投稿中遴选而出,虽然风格各异,但都是当代美术工作者对写意精神的理解与实践探索,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故宫研究院中国画法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许钦松携作品《春山云起》参与了本次展览。作品创作于2024年,其延续了许钦松关于“写意精神”的现代转化与山水观的哲学思考。画面以青绿为基调,兼融水墨的层叠与虚实,构筑出一种“气象万千而不失静穆”的视觉境界。许钦松并非复古于宋元笔法,而是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传统命题之上,探索当代山水的心象与精神之维。
 ![]()
谈及创作理念时,许钦松强调:“写意不是笔墨的程式,而是艺术家美学精神和哲学观的抒发。”他所追求的“写意”,并非简单再现山川形貌,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书写——以笔墨为桥梁,构建自然、心灵与精神力量的共鸣。通过画面中山川气脉的流动,艺术家重塑了人与自然共生共长的宇宙观与哲学思考。这一艺术观念,既延续了自荆浩、范宽以来山水画对“气韵生动”的美学追求,又以现代视觉语言赋予其新的时空意识,使“写意”精神实现跨越古今的当代重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