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象征着“寸土寸金”的北京租房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却又深刻的变革。
数据显示,曾经支撑市场的核心群体——20至35岁的年轻人,在5年间减少了121万人。这一根本性变化,正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巨量供应形成合力,彻底扭转了市场的供需格局,一个租户拥有更多话语权的“买方市场”已然降临。
交易量、租金均下降
10月15日,我爱我家研究院发布2025年9月北京住房租赁市场报告显示,受淡季影响,北京住房租赁交易量环比上月明显下降,租金水平亦低于2024年同期,但中等价位租金需求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9月北京住房租赁交易量环比、同比均呈下降态势,前三季度累计交易量不及2024年同期。
这并非短暂的季节性波动,而是趋势性的下行开端。
租金方面,整租交易每平米及每套平均租金环比跌幅明显,同比持续下跌,跌幅与上月基本持平。区域分布上,朝阳、丰台、海淀、昌平四区交易占比达70.4%,其中昌平交易比例同环比增幅较明显。
户型需求方面,两居室交易占比51.9%,环比下滑1.1个百分点;三居室占比9.3%,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且同比连续12个月提升,大户型需求持续增加。这说明“改善型”户型需求在增加。
租金结构方面,1K-6K元租金支出占比81.8%,其中4K-5K元段占比14.3%,同比连续19个月提升;2K-3K元段占比22.5%,同比连续12个月下滑。这并非说明租房更便宜了,而是反映出市场的主力需求集中在中等价位,低价位房源的市场空间正被压缩。
供应“海啸”与需求“退潮”
北京租房市场格局的颠覆,由供给与需求两端的巨大剪刀差所驱动。
租金稳定、品质有保障的保租房大规模入市,正在改变整个租房行情。
北京市“十四五”期间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任务为40万套,截至2024年10月末,北京累计建设筹集保租房34.6万套,相当于传统租赁市场三年新增房源的3倍。
2025年北京计划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
这些“国家队”入场,不仅增加了市场供应,更重要的是为租金设置了“天花板效应”,真正发挥了租金“压舱石”的功效。
与此同时,北京个人房源也超过14.7万套间在出租。
此外,仲量联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北京长租公寓市场已开业项目达233个,总套数约10.5万套。
供应增加,需求却未同步增长——2025年北京高校毕业生29.4万人,增速仅2%,远低于房源供应增速,而且2025年的毕业生留京比例还创了新低。
更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北京近几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北京20-35岁有575万常住人口,2024年却下降至454万,足足减少了121万。
20-35岁这一年龄段正是租赁市场的主力军,其数量的大幅减少直接冲击了市场需求基础。
租房市场,彻底变成了“买方市场”。
我爱我家研究院对10月的预测延续了谨慎的基调:10月北京住房租赁市场交易量及平均租金仍将环比下降,且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
这预示着,市场的降温仍将持续。
北京租房市场从过去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彻底转向了选择权在租客手中的“买方市场”。
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将倒逼所有市场参与者进行调整:房东需要放下身段,提升服务与房屋品质来吸引租客;机构需要思考如何在竞争中提供差异化价值;而政策制定者,则需关注市场平稳过渡,防范潜在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维C公寓传媒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