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5 日,克里姆林宫的握手画面引发全球聚焦。
叙利亚临时政府领导人朱拉尼踏上莫斯科的红地毯,与曾支持其对手阿萨德的普京会面。
这场昔日战场上的 "仇敌" 对话,朱拉尼此番到访不仅是给普京送上"三份大礼" 的外交筹码,更可能裹挟着 "引渡阿萨德" 的尖锐诉求。
一直在叙利亚保持军事存在的俄罗斯战略布局也随之浮现新轮廓。
为普京献上"三份大礼",朱拉尼的投名状与现实妥协
朱拉尼此次访俄不仅是礼节性拜访,而是带着精准的利益交换清单而来,被外界解读为献给普京的 "三份厚礼",每一份都直击俄罗斯在中东的核心诉求。
虽然俄乌战争打的热闹,但俄罗斯依然谋求保持对整个中东的力量辐射,其中在叙利亚的军事布局就是俄罗斯最关键的支点。
具体来说俄罗斯最关切的就是在叙利亚基地租期的 "终身绑定"。
朱拉尼政府这次也是同意将俄罗斯在叙利亚的两大战略支点 —— 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梅米姆空军基地的租期延长至 2099 年。
更关键的是,俄方还获得了基地的 "治外法权" 特权。
塔尔图斯港的军事运输免于叙海关审查,赫梅米姆基地周边 20 公里的空域与地面由俄军完全掌控。这意味着其在地中海唯一的温水港和中东空中投射枢纽获得了近百年的安全保障。
![]()
同时,为彻底割裂与阿萨德时代的联系,朱拉尼授权俄罗斯造币厂印制叙利亚新钞,这相当于将本国货币发行权部分交予俄方。
叙利亚将阿萨德政权时期欠下的 80 亿美元军火债务,通过未来 30 年的基地租金进行抵扣,既为自身缓解了债务压力,也为俄罗斯解除了经济负担。
在风头正盛,且可能已经从加沙腾出手来的以色列,当下面也让叙利亚对以色列的频繁空袭和边境安全感到不小的压力。
朱拉尼这次主动邀请俄军宪兵重返叙利亚边境巡逻,甚至提出在戈兰高地库奈特拉省部署俄军维和部队。
这一请求恰好契合俄罗斯维持中东军事存在的需求,俄军空降兵的潜在进驻将形成对以色列的直接威慑。
![]()
这三份 "大礼" 的本质,是朱拉尼政权在内外交困下的现实选择。
国内面临饥荒与库尔德武装割据,外部承受以色列日均多次的空袭打击,西方援助迟迟不到位,唯有依附俄罗斯才能换取生存空间。
本质上算是"用主权换稳定" 的无奈妥协。
要求引渡阿萨德?看似强硬的谈判筹码
伴随 "大礼" 而来的,是朱拉尼政府提出的尖锐要求。
叙利亚临时政府据传要求引渡流亡莫斯科的前总统阿萨德,其手中甚至握着叙利亚法院以 "德拉事件谋杀罪" 签发的缺席逮捕令。
这场看似 "逼宫" 的诉求,实则是精心设计的谈判策略。
![]()
从朱拉尼的角度看,"追责阿萨德" 具有双重价值:对内可安抚内战中 1300 万流离失所者,凝聚反对派共识;对外既能向美西方释放 "清算旧政权" 的信号,又能以此试探俄罗斯的合作底线。
但他从未将引渡作为合作的先决条件 —— 当会谈进入实质阶段,粮食援助、S-400 防空导弹采购等议题很快取代阿萨德成为焦点。
毕竟对朱拉尼而言,抵御以色列空袭远比追究前总统更迫切,而这必须依赖俄罗斯的支持。
对普京而言,阿萨德早已从 "战略资产" 沦为 "烫手山芋"。
2024 年底大马士革沦陷时,普京下令将阿萨德全家接往莫斯科庇护,是为保留叙政权更迭的 "合法性背书";但 10 个月后,朱拉尼带来的基地租约与经济合作方案,其价值远超保护一个流亡总统的政治信誉。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表态耐人寻味:"俄对叙支持与政权更迭无关",既明确拒绝交人,又刻意割裂与阿萨德的绑定关系。
目前的僵局实则是 "心照不宣的平衡":俄罗斯保留阿萨德,可作为牵制朱拉尼政权的 "暗牌"。
只要前总统仍在莫斯科,叙新政府就不敢完全倒向西方。
朱拉尼则借引渡要求争取更多利益,同时维持国内政治正确。阿萨德的命运已沦为大国博弈的注脚,其莫斯科郊外别墅的安全与否,完全取决于俄叙合作的进展。
俄罗斯 "重返" 叙利亚?实则是巩固战略支点
外界热议的 "俄罗斯重返叙利亚",更准确的表述应是 "战略支点的巩固与升级"。
事实上,即便在叙利亚内战最混乱的时期,俄罗斯也从未完全撤离。
塔尔图斯海军基地的地中海航线控制权、赫梅米姆基地对中东空域的监控能力,始终是俄罗斯中东战略的核心资产,即便在乌克兰战争期间也未放弃。
朱拉尼的主动示好,让俄罗斯获得了意外的战略红利:
通过新的双边协议,俄军的基地使用权、空域控制权获得叙新政权的正式认可,结束了此前依赖阿萨德政权的 "合法性隐患"。
基地租金抵扣债务、油田勘探权潜在开放、新钞印制收益等,为制裁下的俄罗斯带来实际经济回报,每年预计可获 20-40 亿美元收益。
俄军若进驻戈兰高地,将直接介入叙以边境博弈,同时借此向伊朗、土耳其释放信号,巩固在中东的调解者地位。
俄罗斯的布局早有铺垫:在朱拉尼访俄前,俄军已悄悄向利比亚转移部分装备,既向叙新政府展示 "有退路",也在构建中东备用支点。
这种 "进可巩固叙利亚,退可依托利比亚" 的弹性策略,体现了俄罗斯维持中东存在的决心。
![]()
这场俄叙博弈的背后,是中东地缘势力的重新洗牌。
以色列对俄军可能进驻戈兰高地表面强硬反对,实则暗中妥协。
相比之下,内塔尼亚胡政府更在意俄罗斯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态度,不愿为此彻底撕破脸。
沙特、卡塔尔等海湾国家则可能为朱拉尼采购 S-400 导弹买单,试图借叙利亚遏制伊朗扩张,这又让俄罗斯成为多方利益的交汇点。
对中国而言,这场变局也蕴含潜在影响:叙利亚作为 "一带一路" 中东节点国家。
其政权稳定与中俄合作密切相关,俄罗斯在叙影响力的巩固,可能为中俄在中东的能源、基建合作提供新空间。
最终,克里姆林宫的会谈落幕时,朱拉尼带着小麦援助与防空系统采购承诺返程,普京则保住了地中海的战略支点,唯有阿萨德仍被困在莫斯科的别墅中。
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叙利亚的命运,仍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等待最终落子。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2025年10月16日文章 《正式要求移交阿萨德?叙政权领导人访俄与普京会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