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底的巴西金融市场堪称“冰火两重天”:一边是总统卢拉高调宣布经济连续三年增长,GDP增速预计达3.6%;另一边是310亿雷亚尔的财政赤字(约合372亿元人民币)引发轩然大波,投资者用“先抛售再提问”的恐慌操作给出了答案。
这位左翼总统的“赤字操盘术”到底藏着怎样的算盘?看似回暖的经济数据下,又埋着多少雷?
![]()
1、
要理解310亿赤字为何引发关注,得先看巴西财政的“过山车”轨迹,2023年卢拉刚重返总统宝座时,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直接冲到8.9%,比上一年的4.6%翻了近一倍,当时舆论一片哗然,都觉得这位“福利总统”要把巴西经济拖入泥潭。
没人想到,一年后画风突变,2024年巴西联邦税收创下2.4万亿雷亚尔的纪录,加上政府紧急冻结240亿雷亚尔支出,还计划2025到2026年再省出700亿,年底一算,初级财政赤字占GDP比值居然压到了0.1%,刚好踩在“赤字为零”目标的浮动范围内。
财长哈达德更是底气十足地宣称:“这证明我们的财政框架行之有效”。
但把账本摊开细看,这310亿赤字的“瘦身”更像应急拼凑的结果,收入端靠的是税收改革补漏洞、减少补贴,甚至开征新税;支出端则是“临时抱佛脚”式的冻结款项,而非系统性削减。
就像巴西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迭戈・博诺莫说的,这些措施到2024年下半年效力已经减弱,根本算不上长久之计。
更关键的是,这0.1%的赤字里还没算上巨额利息支出,巴西长期被债务问题缠身,上世纪90年代的雷亚尔计划留下的债务包袱,加上高利率政策,光利息就得花掉政府一大笔收入。
2023年赤字飙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利息支出猛增,这颗“定时炸弹”至今没拆干净。
![]()
2、
卢拉敢这么玩“赤字游戏”,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盯着巴西的“痛点”下的棋,这位总统最清楚,自己能重返权力巅峰,靠的就是底层民众的支持,而改善民生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
上任伊始,卢拉就举起了“支出大旗”: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给低收入家庭发现金补贴,这些政策直接拉动了消费,让普通人手里有了钱。
同时,他还砸钱修保障房、搞基础设施,通过国有银行给企业放贷,硬生生把经济增速从低谷拽了上来。
坎皮纳斯州立大学研究员马塞洛・曼萨诺坦言,近两年来,巴西经济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追本溯源,这一增长完全依赖于政府财政工具的有力拉动。
![]()
这背后其实是卢拉对巴西经济政策的彻底转向。
2016到2022年,前任政府搞“紧日子”政策,规定公共支出涨幅不能超过通胀率,结果经济死气沉沉;卢拉上台后推出“新财政框架”,放宽支出上限,允许支出增长不超过前一年收入增幅的70%,相当于给政府松了绑,能更灵活地刺激经济。
在卢拉看来,赤字是“必要的代价”,他多次在演讲中强调:“不能为了财政平衡就让老百姓饿肚子”。
确实,现金补贴让贫困家庭购买力提升,基础设施投资创造了就业,这些都让民众感受到了实惠,也为他赢得了不少支持。但问题在于,这种“撒钱换增长”的模式,能持续多久?
![]()
3、
卢拉的算盘刚打响,就被多方势力盯上,麻烦接踵而至,首当其冲的是恐慌的金融市场。
2024年12月,雷亚尔突然暴跌至历史低点,股票、债券跟着大跌,交易员们根本不管原因,先抛售再说,甚至开始买入主权违约对冲基金,生怕巴西政府扛不住债务压力。
市场恐慌的根源,是对卢拉政策的不信任,投资者最担心的是,政府为了讨好选民,会不断扩大社会福利支出,而国会又在削弱紧缩方案,最后财政框架会彻底“崩盘”。
瑞士冯托贝尔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经理谢尔盖・贡恰罗夫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所在:“众人对卢拉控制赤字的决心存疑,此乃最为致命之处。”
更头疼的是国会的“拆台”,卢拉的支出改革要过国会关,但议员们各有各的小算盘,对结构性削减开支的方案百般抵制。
![]()
政府想提高社会福利的审批标准,把钱用在刀刃上,却遭到强烈反对;一些能真正节流的改革,比如精简机构、优化补贴,一到国会就被卡住。若无国会鼎力支持,那所谓的“财政纪律”不过是镜花水月、纸上空谈,难以在现实中落地生根,发挥其应有的规范与约束效用。
高利率和通胀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稳住雷亚尔,巴西央行可能要把利率提到16.25%的高位,这不仅会让企业融资成本飙升,还会让政府的利息支出再增一笔,反过来又扩大赤字。
这种“加息控汇率—利息增赤字”的循环,正在把巴西逼入两难境地。
有经济学家算过一笔账:如果2025年税收增长不及预期,或者国会继续阻挠开支改革,赤字占GDP的比例可能反弹到1%以上,甚至重现2023年的失控局面。
到时候别说经济增长,就连国际投资者的信心都要彻底崩塌。
![]()
4、
其实,卢拉的“赤字困境”早有先例。巴西几十年来一直在“花钱刺激”和“紧缩止血”之间反复横跳,却始终没治好财政的“慢性病”。
上世纪九十年代,为遏制恶性通胀,巴西推出雷亚尔计划,此计划虽成功平抑通胀,却也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积累了巨额债务,给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2000年之后,转而追求财政盈余之态,却无奈依赖售卖资源来维系收支平衡,于经济发展之途似显困窘,亟待探寻更为稳健持久之策。2016年开始搞支出上限,结果经济增长停滞;
核心症结在于“收支两端都失控”,收入端太依赖资源出口和短期税收调整,一旦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税收就跟着缩水;支出端则被刚性福利和利息支出绑架,想砍又砍不动。
2024年税收创新高,很大程度上是短期政策效应,要是全球经济走弱,巴西的出口受挫,收入端马上就会掉链子。
更要命的是“政治短视”。巴西每届政府都想在任期内搞出政绩,往往选择“寅吃卯粮”的赤字政策,把问题留给下一届。
卢拉现在的操作,也难免有“为连任铺路”的嫌疑——毕竟2026年就要大选,现在砸钱换支持,赤字问题可能要等当选后才考虑,可市场不会等,投资者用脚投票的速度,远比选举来得快。
![]()
5、
卢拉的“赤字操盘术”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接下来要闯过三道难关,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第一道是“信心关”,现在雷亚尔汇率虽然暂时稳住,但投资者的疑虑还没消。
政府必须拿出实打实的改革措施,比如真正削减低效开支、优化福利制度,而不是只靠冻结支出这种权宜之计,如果能让市场相信“赤字会持续收窄”,资金才会愿意留在巴西。
第二道是“国会关”,卢拉必须跟国会达成妥协,推动结构性改革,光是靠行政命令冻结支出没用,得从法律层面明确开支规则,堵住利益集团的漏洞。
但国会里的反对势力盘根错节,改革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这对卢拉的政治手腕是巨大考验。
第三道是“平衡关”,既要保民生、稳增长,又不能让赤字失控,这需要精准拿捏尺度。
可以继续搞基础设施投资,但要选能长期盈利的项目;可以发福利,但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避免刚性增长。
从目前来看,卢拉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危险,2024年底推出的700亿节省计划,就是想给市场吃颗定心丸,但这还不够,毕竟700亿的节省要分两年实现,而市场需要的是立竿见影的信心支撑。
![]()
结语:
310亿雷亚尔的赤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巴西经济的两难:不花钱,民生和增长跟不上;花钱太狠,财政和市场扛不住。
卢拉的“铁算盘”虽然暂时算出了“0.1%赤字”的好看数字,但背后的隐患比表面的成绩更值得警惕。
巴西的案例给所有新兴经济体提了个醒:赤字从来不是“万能药”,短期靠赤字刺激可能换来增长,但长期必须靠产业升级、制度改革和高效治理。
卢拉要是只盯着眼前的支持率,忽视了财政可持续性,迟早会被债务和通胀反噬。
![]()
现在,国际投资者还在观望,国会的博弈还在继续,雷亚尔的汇率还在波动,卢拉的“赤字赌局”到底是赢是输,还要看接下来的操作。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靠“临时拼凑”的赤字下降换不来长久增长,只有真正解决收支失衡的根本问题,巴西经济才能摆脱“增长—赤字—危机”的循环。
毕竟,账本可以做漂亮,但经济的规律骗不了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