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10月16日是第17个世界脊柱日。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继肥胖症和近视之后,影响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第三大常见疾病。流行病学显示,其患病率呈高发态势,地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2019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检出率估计值为2.8%,相当于每100名儿童中有近3人存在脊柱弯曲异常。
面对这一严峻态势,推行早期筛查与系统干预至关重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防止脊柱侧弯由轻度向中重度进展,从而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治疗难度,同时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
![]()
什么是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一个或多个节段椎体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形成弯曲,多伴有椎体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凸或前凸增加或减少、肋骨和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以及椎旁的韧带肌肉异常,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结构畸形。
文献报道国外脊柱侧弯的发生率约为2%-3%,国内文献报道的发生率约为1%,即平均每100个孩子中约有1人存在脊柱侧弯。
临床上,使用科布氏角(Cobb角)来评估脊柱侧弯的程度。在正常人群中,Cobb角小于10°,称为脊柱不对称;当Cobb角大于10°时,则诊断为脊柱侧弯。
脊柱弯曲异常是指脊柱弯曲形态超出了正常生理弯曲范围,主要包含脊柱侧弯和脊柱前后弯曲异常。脊柱前后弯曲异常是指当脊柱矢状面局部弯曲和整体形态超过生理范围,即可视为脊柱前后弯曲异常。另外还有姿态不良,包括Cobb角小于10°的脊柱侧向弯曲、颈椎前倾、圆肩、含背、哈腰、骨盆前倾、骨盆后倾等。
![]()
脊柱侧弯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脊柱侧弯的原因可分为四类。
01
第一类是特发性脊柱侧弯,原因未明。
02
第二类是先天性脊柱侧弯,是由于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或椎体分节障碍导致。在出生前通过超声或核磁共振等产前检查可能被发现。
03
第三类是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弯。
04
第四类是综合征性脊柱侧弯。
目前,对于儿童及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确切病因,医学界尚未完全阐明。然而,普遍认为早期生活环境的改变、行为方式的改变,以及遗传和代谢因素的改变,可能是其潜在的诱因。若不加以重视,这些因素则可能导致脊柱侧弯的形成或加重。
![]()
脊柱侧弯怎么预防?
脊柱侧弯的预防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参与。
01
第一,纠正不良姿势。不正确的阅读和书写姿势是导致脊柱两侧肌肉力量失衡,长期以往形成脊柱侧弯的重要原因。正确的姿势应遵循“三个一”标准:眼睛离书本约一尺远,手离笔尖约一寸远,胸离桌沿一拳远。同时,应保持适当的光亮和距离,避免躺着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
02
第二,避免久坐。久坐超过两小时会加剧脊柱两侧肌肉不平衡,课间应进行放松颈、胸、腰、背肌及活动四肢的锻炼。
03
第三,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过度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也是重要风险因素。线上学习时间:小学生每次不超过20分钟,中学生每次不超过30分钟。每天视屏时间:学龄前儿童不超过1小时,学龄儿童青少年不超过2小时。
04
第四,减轻书包重量、正确背书包。若书包重量超过孩子体重的10%,可能导致躯干前倾和不对称。应避免书包过重,应采用双肩背包,保障双肩包两边重量尽量相等。避免单肩背包。
05
第五,优化学习环境。学校应定期调换学生座位,并配备可根据身高调节的桌椅,根据学生身高定期调节。若条件不允许,也应按国家标准选择匹配身高的桌椅型号。此外,黑板或电教设备的安装高度应合理,避免学生长期仰头、哈腰。
06
第六,营养均衡。保证均衡的营养摄入,提供有益于骨骼和脊柱健康的膳食。
07
第七,增加身体活动和体育锻炼,适当增加护脊运动。每天的中高强度身体运动(有氧运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每周高强度身体活动或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运动不少于3天。课间可推广护脊体操,并鼓励进行如吊单杠、平板支撑、俯卧撑、引体向上等能加强背肌力量和牵拉脊柱的锻炼。
![]()
脊柱侧弯的诊断与治疗
脊柱侧弯的治疗策略严格遵循以Cobb角度数为基准的分级原则。一般而言,Cobb角大于10度即可诊断为脊柱侧弯,而治疗方案则以25度和45度为两个关键分界点。
Cobb角介于10度至25度之间的轻度脊柱侧弯,首选方案是观察与康复锻炼,定期随访。观察本身也是一种治疗。每日吊单杠、平板支撑、引体向上、俯卧撑、游泳、小燕飞等加强腰背肌的训练。应始终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即“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并坚持每半年(例如利用寒暑假)前往门诊进行复查监测。
Cobb角介于25度至45度时,进入中度脊柱侧弯范围。此时,佩戴支具是治疗此类脊柱侧弯非常有效的方法。每日佩戴支具时间不少于20小时,除洗澡、换衣及特定体育活动外,均需持续佩戴,夜间睡眠时也应佩戴支具。此外,也可辅以物理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Cobb角超过45度,通常意味着侧弯已进展至重度,手术治疗就成为必要的干预手段。
在正常人群中,Cobb角小于10度的脊柱不对称很常见。这属于姿态不良。对于这种情况,无需过度担忧,定期观察,适度锻炼。
青春期不仅是身高快速增长期,也是脊柱侧弯进展的高风险期。从发病年龄来看,10岁之前发病称为“早发性脊柱侧弯”,可通过支具、石膏、生长棒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10岁之后,可考虑进行根治性的矫形手术。这个阶段,患者身心变化显著,需家长、学校及医疗机构三方共同重视,密切监测与干预。
![]()
脊柱侧弯的筛查
家长应长期监测孩子的脊柱健康状况,比如每月拍摄一次孩子的背部外观照片,系统对比脊柱形态变化。还可进行简单的“前屈试验”:让孩子站立,双腿伸直,向前弯腰至90度。家长从后方或前方观察其双侧背部是否对称。若发现脊柱两侧隆起不一致,则可能是脊柱侧弯,应及时前往专科医院就诊。
在医院进行筛查时,男孩需上身赤裸,女孩可着上衣,脱鞋,取自然站立姿势,分为背对检查者和侧对检查者。
![]()
检查包括:
01
一般检查:
观察双肩是否等高、双侧肩胛骨在脊柱两侧是否对称、双侧腰凹是否对称、双侧髂嵴是否等高;棘突连线是否偏斜或者偏离正中线。
02
前屈试验:
观察背部是否有不对称隆起,检查脊柱两侧是否高低不平。
03
旋转测量:
使用躯干旋转测量仪测量ATR。
![]()
![]()
![]()
若一般检查、前屈试验正常且ATR<5°,提示无侧弯;
若一般检查异常或前前屈试验阳性或ATR≥5°,需进一步评估。即脊柱运动实验后进行躯干旋转测量仪检查,此时若旋ATR<5°,判断为姿态不良;若ATR≥5°,判断为脊柱侧弯阳性。
![]()
当侧向检查者时的一般检查:
01
若外耳道在肩峰、大转子垂直面之后,脊柱过度前凸性弯曲,脊柱腰曲增大,表现为站立时腹部明显前凸、腰后部前凸增加,臀部明显后凸,则为脊柱前凸体征。
02
若外耳道在肩峰、大转子垂直面之前,脊柱胸曲增大,表现为前胸部塌陷、头颈部前移、腹部向后凹陷,则为脊柱后凸体征。
03
若外耳道在肩峰、大转子垂直面上,则无异常。
![]()
![]()
![]()
若出现前后凸体征,则需进一步俯卧试验。经过俯卧试验后,若前后凸体征消失,判定为姿态不良;若前凸体征不消失,判定为脊柱前凸异常阳性;若后凸体征不消失,判定为脊柱后凸异常阳性。
![]()
构筑脊柱健康防线:个体、家庭、学校、医疗机构与社会的共同责任
脊柱侧弯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个体、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及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
首先,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大家都应主动维持正确坐姿与站姿,严格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并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强化腰背肌力量,这是预防和管理脊柱侧弯的基础。
其次,家庭需积极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落实“双减”政策。同时,应根据孩子身高适时调整家中学习桌椅的高度,保持正确坐姿。不在卧室内摆放电视或电子产品,家长应陪同孩子共同参与体育锻炼。
第三,学校承担着重要责任,是核心的防控阵地,学校应严格规范教学,杜绝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严格控制电子产品的教学使用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学校应为学生配备可调节的课桌椅和储物柜,以优化学习姿势,减轻书包负担。学校应增设有助于脊柱健康的运动器械。尤为关键的是,必须为脊柱异常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营造友好、无歧视的校园环境,减轻其心理负担。
第四,医疗机构作为专业的技术支持,需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对脊柱侧弯的诊疗水平。应组织开展年度性的常规筛查工作,并利用各种平台进行科普宣教,推广护脊体操,提升家庭的自检能力。同时,应组织专家走进学校与社区,普及脊柱健康知识,并为确诊患儿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严格保护患者隐私。
最后,媒体与社会团体应加大对脊柱健康知识的科普宣传力度,引导公众正确认识脊柱侧弯,消除歧视,营造宽松的社会氛围。社区应配备合适的运动器材,引导青少年参与有益脊柱健康的活动,共同强化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健康护脊意识。
文 | 刘振江、邱爽
编辑 | 宣传中心 郝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