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已近四年,前线虽然在千里之外,但普京的家乡圣彼得堡的日子早已不再正常。
《莫斯科时报》的记者在当地街头采访时发现,这座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已经深陷战争阴影之中。
乌克兰的无人机经常在晚上发动袭击,机场被迫关闭,公交站台上贴满了征兵宣传。这些迹象都在告诉当地俄罗斯人,战争随时会敲响他们的家门。
玛丽亚是圣彼得堡的普通人,她在市中心开了一家舞蹈学校。她说这几年最常感受到的不是愤怒,而是一阵阵焦虑。
她回忆2022年2月战争爆发的时候,很多学生一夜之间突然就消失了。那一波走的,大多是家境好,能出国的人。
几个月后政府宣布部分动员,第二波离开的人也还是连招呼都没打,她的舞蹈班人数几乎减半。
![]()
以前她的学校还经常请外国老师来上课,交流舞蹈风格、分享艺术。现在那种日子都成了回忆。
“要是有人一年能来一次,我们都觉得是奇迹了。” 玛丽亚笑着说,但语气没半点轻松。
她自己也很久没离开过俄罗斯,不是办不到签证,而是根本买不起机票、“价格疯涨,感觉世界就在窗外,可就是走不过去”,她说。
她说自己每天都努力让学生们笑着上课。“有时候我会想,要是男人们都来跳舞,不是拿起枪去打仗,世界会不会好点?”
她一度想把这句话写在学校的社交媒体简介里,但她知道那样会出事:“我可能第二天就被请去喝茶了。”
![]()
另一位叫塔蒂亚娜的女子,在一家摄影工作室工作。2022年9月,也就是克宫宣布部分动员的那个月,她离婚了。
“时机不对,”她苦笑,但笑声里满是苦涩。
她说,在和平年代,离婚只是个人痛苦。但现在连未来都不敢想:“你开始害怕国家,害怕和孩子在这里生活下去会不会出事,这种恐惧就像空气,无处不在。”
![]()
圣彼得堡的阿尔乔姆是一名创伤外科医生。六个月前,他决定再也不看新闻。
“我把所有订阅都取消了,那种信息太压抑了,看得人快疯。”
但就算不看,也逃不掉。他上下班的路上,车站广告牌上全是征兵海报。
上面写着签合同就能拿到三百万卢布,这相当于阿尔乔姆四年的工资。广告上的男人笑得自信、健康,看上去像在度假。
“真是讽刺”,阿尔乔姆说,“他们在用金钱买命。”
![]()
尼基塔则是另一种逃离方式。他学了四年新闻,却在毕业后去做了一名快递员。每天骑着摩托穿过圣彼得堡的街头,把别人网购的东西送上门。
他说自己不是被生活打败,而是厌倦了那种假装正常的课堂。
“学校成了宣CHUAN工厂,‘信息安全’课根本不讲网络安全,而是教我们怎么识别西方的假新闻。”
领导还强制要求他写关于“英雄士兵家庭”的报道。那一刻起,他决定不再做记者。
![]()
这些人都没有逃到国外,还留在圣彼得堡。街头看着依旧热闹,咖啡馆里有人笑,地铁还在正常运行,表面看不出任何崩坏。
但只有生活在圣彼得堡的人知道,这种安稳就像一层薄冰。
晚上经常传来的爆炸声,无人机飞过城市上空响起的刺耳警报,还有越来越多的征兵宣传。这些都在提醒他们:战争离他们并不远。
有人说,这是一座“和平中的战时城市”。人们假装一切正常,假装战争和自己无关。但事实上,恐惧已经渗进了每个人的生活缝隙中,沉默只是一种自我保护。
![]()
总之,现在圣彼得堡表面看依旧平静,商场依旧灯火通明,但底下的麻木和焦虑早已腐蚀了这座城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