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亚出生在圣彼得堡,她妈妈怀孕的时候经常看李小龙的电影,家里人都笑着说她妈妈搞胎教太厉害,但谁也没想到这个孩子后来真的和中国结下缘分,索菲亚七岁时在博物馆遇到一队中国游客,其中一个游客送给她一支笔,那支笔虽然不值什么钱,但对索菲亚来说却是第一次亲手接触到来自东方的东西,索菲亚没有学过中国历史,也没有读过中文书籍,但从那时起心里就存下了一个模糊的中国的印象。
![]()
高中毕业时,李华被保送到印刷工程专业,这个安排听起来很稳妥,但她心里并不高兴,她真正想学的是语言和文化,而不是每天和油墨打交道。在大学里,她遇到几位中国留学生,一开始觉得开心,但很快发现他们说的中文她听不太懂,那种被排除在外的感觉让她特别难受。她没有告诉朋友,自己悄悄去孔子学院报了名,开始啃课本、练口语,坚持了整整一年,只是为了能听懂他们在聊什么。这不是出于兴趣,而是她为自己找到的一条出路。
![]()
2011年,安娜第一次来到北京,只待了一个月时间,离开之后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这个地方。2013年她再次来到北京,这次是为了谈一场恋爱,结果没有成功,只好回到俄罗斯。2014年,安娜第三次来到北京,目标变得非常明确——她要考研究生,申请了首都师范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还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安娜不是为了拿学历,而是为了能够合法留在北京生活。她知道,只要能在这里待下去,机会就会多起来。
![]()
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她并没有一直坐在教室听课,而是常常走到外面逛胡同、搭地铁、和路边摆摊的人聊天,她想真正了解中国人平时是怎么过日子的。等到毕业之后,按理说应该去教中文,但她却选择进了旅行社,专门负责安排中俄之间的旅游业务。这份工作虽然和她学的专业不太一样,但很实用。她会俄语,也会中文,还能讲清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所以很多客户都愿意找她帮忙。2018年她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两个人都喜欢旅行,聊得很投缘,慢慢就在一起了。到了2019年10月,他们结了婚。这件事很有意思,她并没有刻意去找一个中国伴侣,而是在逐渐融入这里生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遇到了合适的人。
![]()
很多人认为外国人到中国,要么为了工作挣钱,要么为了谈恋爱,但索菲亚走的是另一条路,这位俄罗斯姑娘靠汉语开启了在北京的生活,她没有依靠家庭背景,也没有依赖运气,完全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她放弃原来学的专业,选择一门不太热门的语言,三次来到北京,一次比一次更坚定,索菲亚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想要留下,就要找到自己的价值,语言是工具,文化是桥梁,而北京成为她愿意安家的地方,索菲亚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也不认为经历多么特别,只是想着既然喜欢这里,那就试试看能不能把心愿变成现实。
![]()
她现在住在朝阳区,早上会去买豆浆油条,晚上就刷刷抖音看看搞笑视频,她老公是北京本地人,每到周末两人经常开车去郊区转转,她说有时候走在街上听到别人说普通话,也不会觉得陌生,反而心里有种感觉,觉得这地方就是她的地方,她没想过要完全变成中国人,但也不再觉得自己是个外人,这种身份上的变化不是别人给的,是她自己一点点争取来的,她没有写书,也没有拍纪录片,只是过自己的日子,顺便让别人看到,原来外国人也可以这样在中国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