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禅宗决疑集讲记》
——道坚法师
![]()
禅宗决疑集
懈怠勉勤門[1](一)
注释
[1] 懈怠,为“勤”之对称。即指懒惰之状态。除意谓不积极修善行之精神作用外,并有积极行恶之含义。《成唯识论》卷六:“云何懈怠?于善恶品修断事中,懒惰为性,能障精进,增染为业。谓懈怠者滋长染,故于诸染事而策勤者,亦名懈怠。”
讲解:二十二门的第五门,是懈怠勉勤门。此门以明懈怠之心境,通过勉励精勤行道,可对治懈怠等烦恼心所。
![]()
此舉不得力者,或是話頭上無疑,或是話頭舉不起,或沉或浮,或隨聲色,或逐攀緣[1],或喜眠睡[2],皆是懶惰懈怠[3],恣縱身心。
注释
[1] 攀缘,攀取外在的名闻利养,内心分别缘虑之意。凡夫由于以妄想缘取三界诸法,故乃产生种种烦恼。《维摩诘所说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云:“从有攀缘,则为病本,何所攀缘,谓之三界,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注维摩经》卷五鸠摩罗什注云:“攀缘取相是妄动之始,病之根也。”僧肇注云:“攀缘谓妄想微动,攀缘诸法也。妄想既缘则善恶已分,善恶既分则憎爱并炽,所以众结烦于内,万疾生于外。”
[2] 眠睡,即睡眠,不定地法之一。使心闇昧之精神作用也。意识惛熟,谓为睡。五识闇冥而不动,谓为眠。心所之一。属于烦恼。于五盖中,名为睡眠盖。于五欲中,谓为睡眠欲。《释氏要览》曰:“卧之垂熟也,此是心所法中四不定一也。令人不自在,昧略为性,障染为业,发觉净心经有二十种睡眠过患。”
[3] 懒惰,放纵身心,失于精进,有碍进道之法。
讲解:在参话头的过程中,出现参究不得力的情况,多是因如下原因所致:一、参话头疑情提不起来以致话头上无疑;二、心性散漫,参话头举不起来;三、举话头时过于闇昧,心地不明,即是沉的表现;四、举话头过于急切,浮躁不安,心性不稳;五、心性不稳定时,修行受到外界声色犬马的干扰;六、心有贪念,攀缘于外;七、业障深重,隐入睡眠盖中,提不起精神等。如是种种原因,总之一条,是因为懒惰懈怠的原故,以致放纵身心,只追求眼下的感官舒适,而在道业上难以进步。
![]()
於生死事上[1],用心不切[2]。隨處樂著,故不得力。此二種病。余工夫未純熟時,數數而起。
注释
[1] 生死,指有情的出生与死亡,即生、老、病、死四相中的最初与最后。《胜鬘经》解作:“死者谓根坏、生者新诸根起。”盖有生者必有死,有因者必克果,是以生死轮迴永无休止。故诸经论皆教示凡夫当离有漏生死界,以得不生不灭之大涅槃。生死事,即了生脱死之事。
[2] 用心,使用其心也。唐《华严经》卷十四曰:“云何用心能获一切胜妙功德。”《盂兰盆经疏》卷上曰:“菩萨用心,不务专己。”
讲解:为什么在参话头时还会出现懒惰懈怠之事呢?原因很简单,在生死轮回的认识上,还不深切,于解脱事业上,尚不真实。心里受贪婪所牵,执著于感官的舒适等暂时的安乐境,于修行上没有真正生起勇猛心,当然用功不得力。懈怠懒惰等心态引发的修行障碍,智彻大师说是他在初学期间,工夫不纯熟时,时常所犯的毛病。
扫描关注华岩寺
华岩寺欢迎您
图片| 华岩寺
设计| 福 桔
责编| 照 瑛
审核| 德 信
声明| 文中图片为原创,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于重庆华岩寺;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