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华德、康森傑、兰天、张仲思……听到这些颇具“中国味”的名字,你能猜出他们都是外国人吗?
10月14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开幕,近500位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共话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不少与会外国嘉宾的中文名字十分本土化,光看名单,几乎难以分辨中外。
Drawing roughly 500 renowned experts from around the globe, the 2nd World Conference on China Studies, themed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China: A Global Perspective", opened in Shanghai on Tuesday.

他们取名有什么讲究? “XSWL” “YYDS”这样的网络热词,他们会用吗?中国日报记者小彭(视频号:小彭彭译萱)带你去会场看看,这里还上演了一场精彩的“中国古诗词对接”大比拼!
取中文名字的秘诀
名字,是自我表达的一种媒介。正如一位与会者“海客”所说,他的中文名意为“海外来客”。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Atiquil给自己取名“兰天”,寄托着心胸广阔的寓意,“天空属于所有人,我的心也对所有人开放”。
有些名字则承载着师长的期许。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Hassan告诉小彭,他的中文名“大海”是当年在北大留学时老师所赠,班上一位加拿大同学则被称作“大山”。如今,他有了自己的学生,还特地为他们取名“大洋”。

还有人将巧思融入姓名。澳大利亚威尔顿国际集团副总裁 Harold 结合自己英文名与公司名的谐音,给自己取名“魏华德”。他热情地分享道:“我们把名字简化成三个字,因为这样更符合中文传统,在商业场合也更方便。”
早期来到中国的外国人倾向于选择“信达雅”的音译名,如“费正清”。 而如今,越来越多外国人倾向于取“李华”这类极具中国气息的名字,就像英文中的“约翰”。这反映出他们希望更自然地融入社交或职业场合,不让“外国气质”太过突出。
Nowadays, lots of foreigners pick super Chinese-sounding names, like Li Hua, which is kind of like the name "John" in English. By choosing more authentic names, it shows they want to blend more naturally into China's social or work settings, without their "foreignness" standing out too much.

文化学习背后的吸引力
阿根廷国际关系理事会亚洲事务委员会主席马豪恩选择了“马”这个姓氏,他说这既和他的原名发音相似,在中文里也是一个很好的姓。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很多外国嘉宾不仅取了中文名,还取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姓氏,这比单纯选一个寓意美好的名字更进一步,体现出他们对中国宗族文化与人情关系的心理认同与深层模拟。
当一种文化具有足够吸引力,外部群体的学习与模仿便自然发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小彭和这些国际汉学家现场玩起了古诗词接龙,没想到他们对答如流。会场气氛轻松融洽,甚至有人当场请小彭帮忙起一个中文名字。

人类在尝试理解彼此时,往往依赖于语言、文字与行为这些外在符号。然而语言会模糊,文字易误读,行为也不总能反映真实意图。真正赋予这些表达意义的是其背后更深层的文化逻辑与精神内核。
When we try to understand one another, we often rely on language, words, or actions. But words can be vague, writing can be misunderstood, and actions don't always reflect true intent. What really gives meaning to all these expressions is the deeper cultural logic and spiritual core behind them.
“20年前,150个国家与美国的贸易超过了与中国的贸易。如今,150个国家与中国的贸易超过了与美国的贸易。如果世界上出现了更多合作,那是因为中国的连接在发挥作用。”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分享了自己对世界的观察。

真正的理解不仅在于符号的交换,更在于心灵的照亮。我们需要的是让文明超越浅层的学习,找到那把能够开启彼此内心世界的钥匙,实现思想的共鸣与意义的共享。
出品人 曲莹璞
总监制 邢志刚
监制 柯荣谊
统筹 何娜 张若琼 李畅翔
制片人/编导 彭译萱
摄像 彭译萱 翟昊冉
剪辑 彭译萱 葛天琳
设计 封爱旌
运营 翟昊冉
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 出品
小彭工作室 承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