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博市博山区城西街道,一场关于老旧社区“逆生长”的变革正悄然上演。
由中建六局土木公司承建的博山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不仅让岁月斑驳的老社区重焕生机,更在居民心中种下了幸福与希望的种子。项目覆盖凤凰园社区、大辛社区、新坦社区等多个社区,涉及79栋楼,共3029户,改造面积约30.5万平方米。
近日,记者走进改造后的凤凰园社区,亲身感受这份变化带来的温暖与惊喜。
居民点单:734条意见织就民生答卷
10月15日,记者步入城西街道凤凰园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红白相间的居民楼,它们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真是没想到,20多年的老小区,经过改造,不光建筑焕然一新,以前破旧的道路也变平整了。”小区居民王大爷一边带着孙子在小区新游乐园玩耍,一边由衷地赞叹。
![]()
王大爷所在的金凤园小区,始建于1999年,曾是博山区典型的“老旧破”代表。回忆往昔,王大爷感慨万千:“以前这里乱搭乱建挤占公共空间,绿化也被破坏得不成样子,楼宇间布满了各种杂乱的电线。”而如今,取而代之的是“白墙红道映绿植,长廊广场笑声扬”的和谐景象。
![]()
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一大亮点,在于其“居民点单式”的改造模式。“改哪里、怎么改,居民说了算。”项目经理张志恒坚定地说。
在改造前,街道工作专班与社区组成“流动办公室”,带着政策手册和意见表,逐一敲开1146户居民的家门,广泛征集意见。从白发老人关注的“楼道灯能不能亮些”,到年轻父母提议的“儿童游乐区塑胶垫要加厚”,共收集到734条诉求,并最终凝练成29类改造清单。
改造过程中,项目团队将施工“指挥部”设在小区内,公示牌上的工程进度每日更新,材料样品也摆在明处供居民比对。这种“透明改造”模式,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以前觉得改造是政府的事,现在发现我们才是‘总设计师’。”王大爷的话,道出了众多居民的心声。
建筑“外科手术”:给老楼注入年轻基因
记者现场采访看到,改造中,项目团队还对小区内的楼体进行了精细的“外科手术”。外墙保温与立面翻新工程,为老楼穿上了“保温外衣”,采用新型材料进行节能改造,不仅让室内冬暖夏凉,还统一了红色外立面,使小区整体更加美观。同时,修复楼顶防水3万余平方米,彻底解决了顶楼漏水难题。
楼道内,发霉的墙皮被铲除,重新粉刷后加装了LED感应照明,曾经昏暗逼仄的空间变得敞亮整洁
绿化“去杂归整”工程是此次改造的又一亮点。项目团队清理了违规菜地9000余平方米,补种了连翘、玉兰、月季等花卉绿植4600余株,打造出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立体绿化景观带。小区绿地率从不足10%提升至25%,成为了居民口中的“口袋公园”。
![]()
针对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行路难”与“停车乱”问题,项目团队还构建了人车分流系统,铺设了约5.16万平方米的黑色沥青路面,并用白色护栏分隔机动车道与红色透水砖步道,实现了“车行其道、人享其路”。同时,在小区主路转弯处安装了凸面镜,并增设了中华灯、庭院灯、路灯等219盏,消除了视觉盲区,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
![]()
在安全防护方面,项目团队更换了LED节能路灯102盏,并在楼道、拐角等阴暗区域加装了感应灯,夜间光照强度提升3倍,居民晚归的安全感显著增强。此外,还盘活了边角地块,新增了500个机动车位和900平方米的“暖心”车棚,配备了智能充电设施,彻底根治了“飞线充电”隐患。
实地调研,记者发现,凤凰园社区的此番改造,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在诉说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正如在此生活的居民们所说:“房子老了,日子却新了。”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马斌 通讯员 刘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