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4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携650万欧元军援造访基辅,高调交付无人机干扰系统、小型战斗车及四驱突击车等装备。可这批援助完全偏离乌军核心诉求——前线急需能实施纵深打击的“战斧”巡航导弹,而非这些“治标不治本”的辅助器材,乌军前线将士直言“这根本解不了燃眉之急”,私下吐槽欧盟“抓错了重点”。
![]()
在对乌援助“战斧”导弹这一关键议题上,特朗普此前始终采取“模糊战术”,既不明确拒绝也不给出交付时间表,把泽连斯基和欧洲盟友的期待值拉满。欧盟此次主动加码援乌,实则暗藏“倒逼特朗普”的深层算计。据《参考消息》援引卡拉斯在基辅的公开表态,她声称“帮助乌克兰不会设置任何限制”,被问及是否协助美国向乌交付“战斧”时,更是直言“欢迎所有能让乌克兰变强、俄罗斯变弱的手段”,言辞间满是对特朗普的催促意味。
但卡拉斯的强硬表态更像“表面造势”,压根没回应记者提问的核心。记者真正想问的是“欧盟是否愿意掏钱从美国采购‘战斧’援乌”,而她的回答始终绕开实质诉求,未给出任何明确承诺。毕竟,俄乌冲突中美国靠军售、能源出口赚得盆满钵满,欧洲却要硬扛能源危机、通胀高企、工业外流的三重打击,自然不愿再额外掏腰包,为美国的对乌政策“买单”。
![]()
欧盟这边为“战斧”援乌忙得焦头烂额,可特朗普那边传来的反转消息,直接给泽连斯基和欧洲政客浇了一盆冷水:面对俄罗斯升级的核威慑极限施压,特朗普突然180度改口——没跟普京当面谈妥前,绝不向乌克兰交付“战斧”导弹。这一决策急转弯的背后,是俄罗斯近期一系列超乎以往的强硬反制,其中最具震慑力的,便是俄联邦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的“核打击通牒”。
梅德韦杰夫近日在社交平台发文,措辞严厉地放出狠话:“‘战斧’巡航导弹采用核常兼备设计,飞行过程中根本无法区分弹头属性,也没法判定发射方是乌军还是美军。”俄方明确表态,任何“战斧”导弹对俄目标的袭击,都将被直接视作美国发起的核打击,俄军必将动用核武器展开对等反击。尽管外界常调侃梅德韦杰夫“言论风格激进,轻重程度或受情绪影响”,但这一表态清晰划出俄罗斯的“战略红线”——绝不容许“战斧”导弹威胁俄本土及核心纵深目标。
![]()
从地缘博弈的底层逻辑来看,俄罗斯的警告虽带有强烈的言语威慑色彩,却精准戳中了美国的核心顾虑。一旦特朗普执意援乌“战斧”,且乌军将其用于攻击克里姆林宫、战略核设施等俄核心目标,俄军极可能跳过常规拦截环节,直接将其定性为美国的核挑衅。这种“把核打击与导弹援助强行绑定”的非常规博弈手段,看似“蛮横”,却成功让摇摆不定的特朗普政府冷静下来,重新评估援乌的风险代价。
收到俄方明确的核威慑信号后,特朗普迅速调整立场、改弦易辙。就在泽连斯基满心期待访美商谈“战斧”交付细节之际,他透过白宫发言人直接泼了冷水:“在与普京就此事进行直接沟通前,不会向乌克兰提供该型导弹。”更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直言这种援助“会被视作新的侵略步骤”——此处他所指的,并非俄罗斯对乌特别军事行动,而是美国援乌“战斧”可能引发的俄美直接军事对抗,这番表态也暴露了他对俄美冲突升级的忌惮。
![]()
显然,俄罗斯的核警告,特朗普不仅听懂了,还实打实放在了心上。在他的决策优先级里,普京的态度远比欧盟政客的反复催促重要,泽连斯基盼来的不是期待已久的导弹承诺,而是“需先征询普京意见”的敷衍回应。欧盟此前上蹿下跳地施压、造势,最终沦为无用功——毕竟“战斧”导弹的援助决定权始终牢牢攥在美国手里,而俄罗斯的强硬反制,已然成功打乱了美方的原有节奏,让“战斧”援乌一事暂时按下了暂停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