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迎来历史性时刻,比亚迪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当地工厂正式下线,这场跨越太平洋的产业对话,因巴西总统卢拉的亲临现场而更具象征意义。
当这辆搭载最新混动技术的车型缓缓驶出生产线时,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巴西新能源车产业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更让巴西总统在下线仪式上难掩激动,公开表示 “我们重拾了尊严”。
这句表态的背后,是巴西多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突破、从产业边缘到区域核心的艰难转型,也折射出南美最大经济体在绿色产业赛道上寻求国际话语权的迫切需求。
![]()
从福特撤离到比亚迪扎根
卡马萨里工厂的崛起,始于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2021年,福特汽车宣布关闭巴西三座工厂,退出乘用车市场,这家百年车企的撤离,暴露出巴西传统汽车工业的深层困境。
严苛的劳工法规导致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工会频繁罢工加剧生产不确定性,叠加新能源转型滞后,福特圣保罗工厂设计产能15万辆,2020年实际产量仅5万辆,产能利用率不足34%。
![]()
比亚迪的选择则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战略眼光,2025年7月1日,卡马萨里工厂完成首车下线,这座占地百万平方米的基地,集整车生产、电池组装与研发中心于一体。
针对巴西能源结构特点,比亚迪推出乙醇插混车型与紧凑型电动车,2025年销量已达福特巅峰期的4倍,更关键的是,其通过本地化采购将供应链成本压缩30%,单台车生产成本较福特同类产品降低28%。
![]()
比亚迪的全球化路径突破了传统贸易模式,在卡马萨里工厂,72%的零部件实现巴西本土采购,带动当地32家供应商升级技术标准。
例如,为适配刀片电池生产,巴西钢铁企业开发出耐高温合金材料;圣保罗大学与比亚迪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已孵化出4项电池回收专利,这种“技术赋能+产能共建”的模式,使巴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
市场数据印证着这种生态共建的成效,2025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在巴西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38%,超越菲亚特、大众等传统巨头,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产品故障率较欧美品牌低41%,维修成本降低53%。
在圣保罗消费者调研中,89%的用户认为“中国车更懂巴西路况”,这种认知转变背后,是比亚迪针对热带气候开发的耐腐蚀车身与高效散热系统的技术支撑。
![]()
基础设施的立体渗透
比亚迪的产业布局延伸至交通系统深层变革,在圣保罗地铁17号线项目现场,搭载刀片电池的云轨列车正在进行最后调试。
这条全长6.7公里的单轨系统,采用比亚迪全产业链技术,每列五节编组列车可载客616人,预计2026年投运后每日服务10万乘客,项目负责人透露,云轨轨道梁的本地化生产,使建设成本较进口方案降低22%。
![]()
公共交通领域的突破更具社会意义,10月8日交付的22米纯电动铰接大巴,采用642千瓦时刀片电池组,真实工况续航达350公里。
相比柴油车型,单台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8吨,运营成本降低70%,里约热内卢公交公司算了一笔账,若将全市3200辆柴油大巴替换为电动车型,每年可节省燃料费2.3亿美元。
这场产业合作超越了经济范畴,10月9日下线仪式上,巴伊亚州议会宣布将工厂门前道路命名为“比亚迪路”,这是继美国兰卡斯特、泰国罗勇之后,第三条以中国企业命名的海外道路。
![]()
命名仪式现场,曾因福特撤离失业的工人代表向卢拉献上工厂钥匙模型,这个细节折射出产业转型的社会温度。
卢拉政府的战略考量在数据中清晰可见,2025年巴西对华贸易额突破1870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成为其最大贸易伙伴。
在卡马萨里工厂周边,已形成覆盖2万人的就业集群,其中63%的岗位面向当地社区招聘,这种“产业扎根+民生改善”的双赢模式,与某些国家推行的“去风险化”形成鲜明对比。
![]()
从规则接受者到制定者
新能源车产业的崛起,也为巴西经济注入新动能,巴西经济部数据显示,2024 年新能源车及相关产业贡献 GDP 约 860 亿雷亚尔,占全国 GDP 的 1.2%,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创造 45 万个就业岗位,其中高技术岗位占比达 38%,平均工资较传统制造业高出 25%。
在出口方面,2024 年巴西新能源车及零部件出口额达 42 亿美元,较 2018 年增长 28 倍,成为巴西第三大出口工业品,仅次于大豆和铁矿石。
![]()
此外新能源车的普及还助力巴西减少碳排放,2024 年巴西因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1200 万吨,占全国碳减排总量的 18%,为巴西实现 2030 年碳达峰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比亚迪的全球化实践正在改写产业规则,在COP30气候大会特别版车型开发中,其将乙醇燃料与电动系统结合的技术方案,为热带国家提供了低碳转型的现实路径。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中国车企主导的技术标准正在被更多发展中国家采纳,巴西国家计量标准研究院已将比亚迪电池检测体系纳入国家标准。
![]()
这种技术平权效应在市场层面持续发酵,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品牌占据巴西新能源汽车市场72%的份额,而在五年前这个数字仅为19%。
当卢拉总统驾驶着第1400万辆新能源车驶向气候大会现场时,他携带的不仅是30台定制车型,更是一个关于产业主权的全新叙事。
而这场发生在南半球的产业变革,揭示着全球化4.0时代的核心逻辑,技术转移不再是单向的资本输出,而是通过生态共建实现能力跃迁。
![]()
当卡马萨里的工人每天穿过“比亚迪路”进入工厂时,他们生产的不仅是新能源汽车,更是一个关于尊严与发展的新答案。
结语
第 1400 万辆新能源车下线,对巴西而言不仅是一个数字里程碑,更是国家产业自信和经济活力的象征。
![]()
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生产,从技术落后到部分领先,巴西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印证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绿色转型浪潮中,通过政策引导、国际合作和本土创新,完全有能力实现产业升级,赢得国际竞争的话语权。
正如巴西总统在仪式上所说:“这不仅是一辆汽车的下线,更是巴西工业的重生,我们用绿色技术,重拾了属于这个国家的尊严。”
![]()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