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雨季里的一天,舟山非岛主理人六爷发了个朋友圈,一段8秒钟的视频里,是正待包装和快递出去的面包,差不多有400个。
六爷笑说:「挺累的,要心悸了。」
400个是极限,那天,面包师凌晨3点就开工了。一个月下来,平均每天做200个,一天休息,一天研发新品,周末不接订单。
「面包以订单制为主,剩余的供给民宿,也留不了几个。」六爷说。
![]()
舟山非岛
一开始就不完全针对民宿客人,六爷想得很明白:20个客房,再加上散客,就算人手一个面包,也没多少量,赚不了钱。
六爷的这家面包店起名翻翻,是非岛继民宿、美术馆、延龄酒家等业态外的又一个新品。虽然对外名为翻翻·FanFan Bakery,六爷并不定义其为面包店,而是一种可以在乡村生存下去的方式。
「翻翻土地,翻翻面包,翻翻肚皮……惬意得不的了,面包只是其中一个产品。」
![]()
舟山非岛
今年春天,非岛的重头戏就是搭建一个相对专业的白窑。白窑不同于披萨窑,不在炉膛生火,造型也相对清新。
「加上前面的学费(拆过一次),花了将近5万。」
白窑搭好的那天,六爷觉得感觉对了,这就是乡村和城市的区别,「带着乡村的特色和原始的欲望,火、土地和大海。」
![]()
2025年起,民宿、精品酒店和部分高奢酒店,前仆后继开启了窑烤面包的副业:搭建面包窑、社媒秀美图,社群卖面包。
「面包,会成为继餐厅、咖啡、泳池后的另一项标配吗?」
民宿十年,实在是一部配套进化史。
![]()
Cycle living乡村面包民宿
Cycle&Cycle 联合创始人Tom Tao认为这是一个正常趋势,无非是咖啡先开始,面包有些门槛,但未来的潜力还是很大。
早在Cycle&Cycle进驻杭州前,一度已是圈内小顶流,烘焙爱好者们专门跑去绍兴采购,甚至学艺。2015年,Cycle&Cycle在杭州陆续开出多家门店,成为了面包爱好者心中的「白月光」。
![]()
Cycle living乡村面包民宿
那就再进一步吧,面包和民宿结合?
还真有。在绍兴富盛,Cycle Living乡村面包民宿去年开业。这个场景就很丰富了:使用自养酵母,冷藏发酵,再送进砖窑烘烤,做成乡村面包,哪怕复烤也弹性十足。
![]()
Cycle living乡村面包民宿
把面包和面包餐带到乡村,就是一种乡村面包生活方式。「Cycle&Cycle乡村面包就是媒介,更多的是由面包衍生出来的美学和生活。」Cycle Living还开设了窑烤面包与披萨的手作课、咖啡拉花体验课、农场种植等不同的活动内容,也会有不定期艺术家的器物与织物展览。
今年暑假,Cycle Living的石窑面包餐厅开业。面包不只是面包,而是成为一道菜。
![]()
石窑面包餐厅
![]()
已经在实践面包餐的,是年初开始刷爆社交媒体的川山面包料理厨房。
「在这里面包可以幻化出多种配餐的姿势,譬如松饼可以是咸口的;早午餐、午餐或是下午茶时光,都适配。」
![]()
川山面包料理厨房
川山面包料理厨房位于黄郛西路77号,吕晓辉工作室原先的客房改造成咖啡等饮品料理室,院子是开放式料理台,造了一座一人多高的白窑专门烤面包。
![]()
![]()
工作室门口的走廊就是餐厅,地面由红砖头铺成,散落着一些古着桌椅,随性的插花点缀着山间野趣,耳边划过水流声、鸟鸣声,还有人们根据导航找到此处的兴奋劲儿:原来就是这里!找到了找到了!
![]()
川山面包料理厨房一隅
川山,就是要和自然联结。「窑烤面包的确网红,到乡村建个面包窑,营造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我们已经过了这个阶段,比起流量,更在意围绕面包,在餐食领域里挖掘好玩的吃法。」主理人雁升说。
正是,面包餐作为媒介,川山串联起了各种活动。6月初的开业活动中,来自上海的月球咖啡+buddy咖啡双手联弹带来了精品咖啡体验,「野炊与餐桌」发起人Brain做客川山,演绎「野炊与餐桌」的小镇版。
![]()
月球咖啡
7月,出自米其林两星餐厅的主厨Banana带来了传统意式家庭料理快闪晚餐,月球也把快闪手冲摊位搬到了川山的溪边。
8月,川山快闪店开到了位于乌龙山顶的青芷水塔上;10月,川山出现在了国庆闹粮山的市集上。
![]()
![]()
面包会卷起来吗?谁也说不好。
但可以肯定的是,和任何一件民宿配套一样,想明白动线和内容,不是为了跟风而做,才有可能获得生机。
![]()
霞浦鸣野秋芦
霞浦鸣野秋芦也有一个窑烤面包房,面包窑倒也不是为了有而建。它处在种满了香草和水果的「百可园」内,连带着农场餐厅。
管家小王直接采了园内的迷迭香和薄荷,给客人做面包。做面包本身,就是给客人的一次乡村体验,面包窑旁的大石块就石头餐桌,小块一点的当座位,焖煮好的白茶倒入小杯,每个杯子都在石头桌的天然坑洼里找到卡位而不至于碰倒。
![]()
霞浦鸣野秋芦窑 烤面包房
多年前,过云山居松阳店旁堆农具的小屋子就被团队租了下来,却一直没想好做什么。恰巧去年末,苏州店两个管家女孩提议开一个云边面包房,并且意气风发的样子。
过云团队双手支持,负责投资和设计,花了十几万,云边面包房就打造成了。面包房不大,只有20平米,但风景绝美,自带仙气。两个小姑娘就也一头扎了进去,翻屋顶、刷墙、砌窑炉,亲力亲为。
![]()
云边面包房
山里的面包房更接近于一种理想的生活。面包坚持每天现烤现卖,客人跑空是常有的事,只能预定明天再来。
面包售价不高,一天的营业额在一千左右,已经让姑娘忙得不可开交。但这不妨碍小店成了客人的打卡地,来了西坑就要找两个姑娘的云边面包房。
![]()
云边面包房
敏智看来,面包不一定会成为流量密码,有灵魂的主理人一定是流量密码。面包房让他们找到了初心,客人入住的时候预订一份,离开的时候带着面包,一路面包香,这就很美好了。
![]()
云边面包房
溧阳石塘37号民宿玩的就是一个乡村亲子,一个披萨窑是黑窑,一个面包窑是火箭炉,就是亲子活动最好的场景。
做完,再由自己品尝,从手作到美味,是对「亲子关系」最好的滋养。这类住宿产品里,面包窑也更接近于硬件刚需,和泳池差不多。
![]()
厦门山海观民宿创始人陈俐前几年就在面包上动心思了,和朋友创立了「咖乐禧」品牌,除了自己开店,主要向全国输出窑炉设计、搭建和运营。
「目前除了厦门、晋江、绍兴,远的还有澳洲、巴黎。」是转行了吗?「并没有。」陈俐的终极目标还是民宿,想着可以在民宿做窑烤面包相关内容。
「我一直觉得,面包窑的未来肯定会跟泳池一样普及。它和民宿的气质很接近,结合了吃、玩、乐,是一个很好的度假产品内容。」
![]()
漳州长泰山海观
了解得越多,陈俐越是认为,目前许多民宿搭建的面包窑,似乎更像是活动内容。
但是,懂这么多,却还没把项目落地,陈俐坦诚:还没算好这笔帐,不好算。
首先,得要有一个合规的选址,毕竟用柴火烧,很多城市里的景区,甚至乡村,当地政策都不允许的;
![]()
漳州长泰山海观
另外,一个专业的窑,正常一天的费用大概是在一千多(烧柴)。无论是销量,还是客单价,如果上不去,这笔生意都很难做。
矛盾的是,就目前市面上的窑炉而言,大部分都是非专业的,能做一些简单的烧烤,真正拿来大批量制作面包还不太行。
![]()
当然不会。
六爷一直说,乡村的终极一定是:门前有小时候外婆家的风景,同时又拥有城市的便利。「翻翻」就是基于这样的理想,在乡村也能吃到城里的面包。
「大家对新事物都很追捧,所以我们这一个月来的订单也未必是常态。我还得随时转变策略。」六爷说。
不过,作为生活在非岛的六爷来说,主理人在,什么都好说。
![]()
舟山非岛
Tom Tao把咖啡和面包——这两样民宿的配套做了个类比:从产出效率和成本来看,咖啡相对更高一点;从营运上来说,咖啡馆更像民宿水吧,面包窑更像是一个餐厅。
如果纯粹在民宿里开一家面包店,他觉得还得三思,毕竟最大的问题就是客流。
至于面包餐,他觉得还是一种新鲜事物,所以对环境、服务的要求更高。
![]()
Cycle living乡村面包民宿
Cycle Living 刚开的时候,Tom Tao之前说过一句话,或许可以为要开面包店的民宿主提供一种思路:
「做面包最关键的是面粉和酵母,它们决定面包的风味如何。落实在民宿当中,面粉就像是民宿的各项体验内容,酵母像是民宿里的伙伴们。
丰富的体验内容,加上体贴的服务,一个有温度的空间才能发酵出恰到好处的面包胚,烤出香气扑鼻的面包。」
图源:Cycle Living、川山面包料理厨房、过云山居、鸣野秋芦、舟山非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