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为《大美界》原创
作者 | 雨山
医美一级市场再次传来好消息。
8月25日,南京迈诺威医药宣布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由IDG资本独家领投,老股东元禾原点跟投。《大美界》梳理发现,这是该企业从2021年创立以来第五笔融资事件,保持了平均一年一融的频率。
![]()
《大美界》根据公开资料制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6月,南京迈诺威医药自主研发的溶脂针产品(DCA去氧胆酸注射液)“蓉芷®”获批上市,成为中国首个合规溶脂注射药品,彻底打破进口垄断与灰色市场长达十余年的僵局。
在7月26日,该产品已正式启动上市发货,进入第一批首发合作医疗机构使用。
“溶脂针是通过注射以达到局部减脂的目的。在门诊中经常碰到因非法、过量违规使用溶脂针导致的皮下结节,皮下感染,凹凸不平等一系列并发症的案例。一定要避免注射未获批的非正规产品。”中国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龙笑表示。
从这点看,此次融资不仅是资本的背书,更是中国溶脂针合规化战役的转折点。随着蓉芷®的商业化布局加速,中国溶脂针市场正从“水货横行”迈向“技术自研”的新阶段。
同时,在溶脂针领域,除美国艾尔建、韩国大熊制药、英国Mills Medical、西班牙BCN等公司外,国内如复锐医疗科技、星魅生物、北京藏卫信康、科笛生物、北京诺博特、汇宇制药等也在加速布局。
溶脂针合规之战一触即发。
1
清华博士后领衔
率先拿下国内合规首证
故事还得从2021年说起。
彼时,清华博士后、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博士刘飞决定开启自己人生的第三次创业(前两次分别为南京信诺泰医药、诺瑞特),并将目标定在了精神疾病、皮肤疾病等领域的新药研发。
作为一名“创业老兵”,刘飞深知,一家初创企业面临诸多挑战,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活下去,一定要形成公司独特的技术亮点和产品特点。
于是,南京迈诺威医药一开始便聚焦于具有临床价值且受到监管政策鼓励的“微创新”药物研发。这种在可控风险下推进新药开发的策略,也正是“迈诺威”(取意micro-innovation,即微创新)公司名称的由来。
同时,团队亦是一家初创企业起步的根基。为此,早期核心人员主要来自配合达10余年以上,拥有中美产业化经验,经历了10余个研发项目历练且相互信任的人才。
创业当年,南京迈诺威医药参加了2021年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一举拿下南京市生物医药行业初创组第一名,综合行业一等奖等殊荣。
在具体研发策略上,南京迈诺威医药在分子结构创新与复杂制剂领域构建了多个技术平台,整合了表型药物筛选、天然产物全合成、结构改造以及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等多种技术,并打造了“心境美”与“形象美”两类产品管线,分别针对精神疾病和损容性疾病进行新药开发。
![]()
图片来源:南京迈诺威医药官网
其中,作为“形象美”管线的重要产品,去氧胆酸注射液蓉芷®顺利于今年获批,并在7月26日启动首批上市发货。
据南京迈诺威医药官微介绍,蓉芷®的核心成分去氧胆酸与美国上市的Kybella相同,其通过靶向作用于注射区域的脂肪细胞,直接破坏脂肪细胞膜,实现脂肪细胞数量的减少。
Kybella的临床数据显示,该产品效果至少可维持4年以上(与随访时间有关),与吸脂手术效果相当。同时,去氧胆酸在溶脂过程中还会触发适度炎症反应,激活成纤维细胞,带来自然收紧效果,实现“减脂+紧肤”的双重功效。
而在蓉芷®获证之前,国内的溶脂针都是水货假货,其他常见减脂方案则聚焦于调节代谢,只能暂时性影响脂肪细胞大小,普遍维持短且易耐药。
除蓉芷®之外,南京迈诺威医药的其他产品尚在研发中。
在“形象美”管线,雄激素性脱发、光老化等适应症新药将于2025年四季度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在“心境美”管线,抗产后抑郁新药MI078胶囊已完成Ⅱ期临床研究,是国内首个完成Ⅱ期临床的抗产后抑郁新药。
本轮融资资金也将主要用于推进上述管线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开发。
据了解,南京迈诺威医药后续将围绕药品,打造“药-械-妆”搭配的产品矩阵,并适时出海。
2
全球溶脂针大竞逐
中国破局
2021年6月4日,美国FDA批准规格为2.4毫克的司美格鲁肽(GLP-1类药物)用于肥胖或超重成人的慢性体重管理,一时掀起了服用司美格鲁肽的减肥风潮,让“药王”易主。
但市面上的GLP-1类的药物只能作为全身减重的疗法,对局部减重并不适用。因此,在减重市场里,仍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等待挖掘。
传统的局部减重市场里,手术吸脂是常见方式。其操作路径是将皮肤进行小切口或穿刺孔,再在负压吸引作用下,使局部脂肪层变薄,达到局部塑形的效果。
但问题在于,手术吸脂后会出现水肿,部分人有少量出血淤青,或出现局部发硬、麻木或感觉异常等不适,一般3-6月逐渐恢复正常,过程曲折。
作为通过向皮下脂肪层注射特定药物,溶脂针则以微创方式(不开刀、恢复快)消融局部脂肪,成为众多企业角逐的方向。
从整个行业来看,溶脂针目前主流成分有三类:
一是去氧胆酸类,该成分可直接穿透脂肪细胞膜,导致细胞破裂、死亡,特别适用于面下部脂肪(如双下巴),亦是当下临床证据最充分的溶脂成分;
二是磷脂酰胆碱类,该成分能将脂肪团块分解为微小颗粒,一般与去氧胆酸盐协同作用;
三是多种成分混合制剂,如去氧胆酸、磷脂酰胆碱、左旋肉碱、咖啡因等组合在一起,适用范围更广,但缺乏完善的标准。
其中,作为全球首个(2015年4月)获得FDA批准的“双下巴”溶脂针,艾尔建旗下的Kybella(ATX-101)主要成分便是去氧胆酸。2016年,该产品在欧洲获批,后续在澳洲、韩国等65个国家或地区上市销售,奠定了全球溶脂针领域的技术与市场标杆。
其他企业紧随其后。韩国大熊制药的溶脂针V-OLET®在2021年获得韩国药监局批准,英国Mills Medical、韩国BR PHARM、西班牙BCN等企业纷纷布局。
由于国内一直没有合规本土溶脂针产品,导致市场上存在大量非法、不合规产品涌入,甚至一些“妆字号”产品被不良商贩伪装成溶脂针使用,威胁求美者安全。
好在,今年南京迈诺威医药的溶脂针上市,实现了国产破局。接下来,复锐医疗科技、爱美客、星魅生物、北京藏卫信康、科笛生物、北京诺博特、汇宇制药等企业也在加速研发和推动旗下溶脂针获批,将为整个行业带来更大可能。
3
中国塑形市场
亟待更多方案
溶脂针未来的爆发潜力有多大?
这要回到其所处的塑形美体赛道来观察。目前,中国塑形美体市场虽然已具备相当规模,但相较于国际成熟市场仍存在显著的渗透率差距,这一差距恰恰揭示了巨大的未开发潜力。
2022年,中国塑形市场渗透率仅为1.2/千人次,不足美国市场渗透率3.6/千人次的三分之一,与巴西、韩国等国家相比也处于低位。
若以一、二线城市高收入群体为参照,潜在消费人群规模达5000万,但医美类塑形服务的渗透率仅2.4%,表明增量空间主要集中在生活美容、功能性产品及个性化服务领域。
这种低渗透与高需求的矛盾,为行业创新与市场拓展提供了战略机遇。
《大美界》注意到,新一代求美者的消费观正从追求“彻底改变”转向崇尚“自然美”,推动“轻塑形”概念兴起。
例如,非侵入式塑形项目(如溶脂针、射频紧肤)因安全性和渐进效果受青睐,年增长率超过传统侵入式医美手术。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若能围绕精细化需求布局技术与产品的协同,将有望在蓝海中建立差异化壁垒,并享受赛道高增长的红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