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国国防报)
![]()
内蒙古额济纳旗护航神舟民兵分队——
“祖国召唤时,我们正青春”
“赛汉陶来观测点到位”“巴丹吉林搜救分队到位”……凌晨4时,民兵观察哨接连传来报告声。近日,内蒙古额济纳旗人武部组织护航神舟民兵分队深入大漠,围绕对空观察、护路护线等任务展开常态化训练。
“使命在肩,不容有失。”该旗人武部领导介绍,他们在组织护航神舟民兵分队加强针对性训练的同时,打造“无人机+摩托化+驼兵队”保障体系,构建起空地一体搜救网格,提高遂行应急保障任务能力。
额济纳旗被誉为“中国航天第一港”。67年前,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草原儿女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主动迁出水草丰美的牧场,谱写了“三易旗府”的佳话。“当时我的爷爷只说了一句‘国家需要这片土地’,就带着我们全家人把蒙古包搬走了。”民兵关布才登说。
“守护‘神舟’,是我们家的荣光,你要接力守下去。”爷爷的嘱托,关布才登铭记在心。2010年从部队退役后,他申请加入民兵队伍,先后12次参加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射回收保障任务,累计跋涉上千公里,被大家称为沙漠“领头驼”。
2024年,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时,戈壁突发沙暴,能见度极低。关布才登带领驼兵分队顶着狂风穿越数公里流动沙丘,圆满完成任务。返回舱稳稳降落的那一刻,他流下激动的泪水。
90后民兵魏禄是一名无人机操作手。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夜,他冒着零下25摄氏度的严寒,逐个点位排查线路,发现某频段受电磁干扰,信号时好时坏。他背着25公斤的频谱仪,徒手爬上20米高的信号塔检测信号,直到塔顶指示灯重新亮起。“能够为祖国航天事业贡献一分力量,是我的荣幸。”魏禄说,这些年最让他感到自豪的事莫过于“祖国召唤时,我们正青春”。
成功不是偶然。为精准采集戈壁沙漠的地形地貌,民兵张曙光骑着骆驼深入广袤沙海,连续28天向未知地域进发。他白天观察地形,晚上在临时营地整理数据。遇到沙尘暴,他的第一反应是护住记录本和测量工具。
一次,张曙光骑着骆驼不慎陷入流沙,骆驼的腿很快被淹没。危急时刻,他和队友通过自救脱离了危险。“要不是反应快,不光数据没了,命也悬了。”提起那次遇险,他至今心有余悸。近年来,他先后绘制8本《航天搜救地形图谱》,为每座沙丘建立“数字身份证”,为民兵执行搜救任务提供了重要依据。
民兵巴图先后参加过7次保障任务。“每次执行任务,不是晒脱皮就是冻裂手,但一想到是为‘神舟’护航,不管多苦多累都值得。”他说,一路上,除了勘察沿途地形,还给牧民宣讲政策,常常一走就是数百里,连骆驼换毛都没时间剪驼绒。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40名民兵组成人墙保护一处重要目标现场,在沙暴中坚守4小时;民兵小分队在能见度不到50米的恶劣天候,仅用20分钟搭建好临时通信基站;苏泊淖尔苏木武装部部长温都苏带领4名民兵克服酷热天气,在不足3平方米的地窝子守护观测设备……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二十号”,该旗民兵分队累计布设观察点1770个,参加实战演练180余次。
几十年来,该旗护航神舟民兵分队践行胡杨精神,从一兵一驼巡线路,到一岗一哨望苍穹,圆满完成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射回收保障任务,用实际行动传承载人航天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
(王 鞅、本报记者 贺志国)
![]()
(中国国防报 2025年10月16日第一版)
责任编辑:司李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