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怪才中将:刘伯承粟裕多次包围痛歼他,但最终也没逮住他。国民党的将领里边,草包和英雄几乎一样多,可是,这些国民党将领当中,有这么一个“怪人”刘伯承元帅和粟裕大将都包围过他,但还是没把他逮住。
他就是王敬久,说起王敬久,那可是大大有名,他是国民党第87师师长,国民党第36师,第87师和第88师是国民党军中赫赫有名的三大“德械师”之一。
淞沪会战中,作为最先投入战场的部队之一,王敬久将军率领87师浴血奋战抗击日寇,是响当当的抗日英雄。
到1945年,他以战功晋升为第十集团军总司令长官,在湘西会战中,他的第十集团军作为总预备队之一,投入了对日寇的追歼作战,重创日寇,一路追击,阻遏日军后路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以说,参加湘西会战的所有国军部队和国军将领,都凭借自己的战绩,一雪前耻。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王敬久担任国民党第二兵团总司令长官,在他的部队当中,下辖着几支威名赫赫的部队:曾经缔造过昆仑关大捷的第五军,和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11师都在第二兵团麾下。
初期的王敬久可谓名将,在孟良崮战役外围作战中,他也出了大力,现在我们提到孟灵谷战役期间,国民党军的解围行动,总是提及黄百韬,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当谢王敬久也在拼尽全力,试图给张灵甫解围。
龙凤战役和羊山集战役,王敬久先后和刘伯承元帅,粟裕大将交手,这两仗他打的既不猛也不凶,更不巧。非得给个评价的话,那就是滑。
在这两次战役当中,他率领的第二兵团两次被我军围困,但他却总能在我军的包围圈缝隙中逃出生天,说实话,这就比很多的国民党将领强的多了。
最值得一说的就是羊山集战役,引导这场战役,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宋瑞珂将军,在电影里,描写这场战役时,镜头也将敌军的主视角锁定在宋将军身上,对于王敬久则给了一个“王大炮”的称呼。
但说实话,这个评价极其不公平,其实他看出了粟裕大将的诱敌之计,他不是看不破,也不是固执己见,这两样毛病他都没有,他是没办法破解粟裕将军的巧妙战法,不知道该怎么办。
自从我军在孟良崮上消灭了整编74师,国民党军的胆子,其实就被吓破了,他们再也不敢在战场上凭借坦克大炮四处乱转了,他们只敢重兵聚拢,平行推进。
王敬久不是看不出粟裕将军想要诱敌的意图,只是他的战术思想已经落后了,而战术思想整体落后是国民党军整体的趋势,这个趋势具体的显现就是战术思想和战略的僵化。
北伐和抗战时期的王敬久可不是这样,当时他思维灵活机动,作战英勇,可是到了解放战争期间,他的战略思想就彻底的落后了,他明知道粟裕的诱敌之计,又无法可破,顾祝同那边又屡屡发布命令,要求他迅速行动。
王敬久属于顾祝同派系,这个派系虽然同属国民党中央军,但是整体上处于被排斥地位,王敬久自然也不是那么受重用,他能被重用,完全是靠他黄埔一期的资历,以及北伐,抗战时的优秀表现。
为了不让自己的部队白白送命,他跟顾祝同大吵了一架,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没能避免第二兵团覆灭的结局。战略战术或者说思想的僵化和落后,是国民党军战场之上屡屡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