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小快灵”立法探出法治建设特色路

0
分享至



“小快灵”立法探出法治建设特色路

国庆前夕,《黄山市气象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征求意见稿)》完成公开征求意见工作。

气象灾害的发生不受行政区划限制,但在实践中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依赖于特定行政区域内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和推进。

黄山市与浙江省衢州市、福建省南平市、江西省上饶市地缘相邻,气候特征相似,气象灾害在四地市的时间与空间上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蔓延性。

去年12月3日,四市人民政府共同签订了《共建浙皖闽赣边际城市“气象联盟”合作协议》,并提出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区域协同标准试点建设的建议。

“《黄山市气象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征求意见稿)》把‘区域协作’作为单独的一章,并提出做好联合调度等响应措施的相互衔接,做好跨区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平台建设和信息共享等举措。”黄山市气象台台长孙蓓蓓说。

“这是黄山市首个协同立法项目,也是黄山市‘小快灵’立法的又一创新实践。”黄山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胡梦玲表示。

自2016年获批地方立法权以来,黄山市围绕“绿色+生态”“旅游+徽文化”“文明+城建”等主题开展立法工作,让地方立法体现市情特点、地域特征和人文特色。

截至目前,黄山市共制定17部地方性法规和11部政府规章,其中《黄山市农药安全管理条例》《黄山市河湖长制规定》分别为全国设区的市首部农药管理类地方性法规、首部河湖长制政府规章,《黄山市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办法》系全国首部美丽乡村专项地方立法。

“‘小快灵’立法让极富特色的徽风皖韵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胡梦玲说。2022年,“小快灵”立法经验入选“中国改革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和安徽省“十大法治事件”。

除了“小快灵”立法,近年来,黄山市还在依法决策、社会治理等领域制定出台一揽子实招硬招,助力黄山市在法治政府建设道路上驶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为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黄山市在全国率先开展旅游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并实现市域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市场监管、交通、税务等重点执法领域积极探索推广叙事、说法、论理相统一的说理式执法新模式。

为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黄山市在全省首创“平安指数”月度通报制度,建立“解纷码”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此外,还将古徽州的“作退一步想”理念巧妙用于基层调解和乡村治理实践,并总结出“听、理、劝、借、退、和”六字调解法。目前,全市共建成标准化“作退一步想”工作室1100余个,每年化解矛盾纠纷1.2万余件。2023年,“作退一步想”实践经验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

来源:安徽日报

记者:袁中锋

安徽省司法厅出品

欢迎投稿到邮箱sft7000@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安徽司法 incentive-icons
安徽司法
打造指尖上的法律服务平台
10602文章数 256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