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那年征方腊,战事胶着,战线拉得极长。
扈三娘死时,身边只剩几名残兵。
她不是死在正面冲锋的时候,而是在回头找王英的路上,被敌军伏兵围住。
 ![]()
那地方叫歙州,山路陡险,地势复杂,追兵从侧翼绕来时,她几乎没有还手的余地。
她最后的喊声是:“快走!”是对王英说的。
这是史书里不会写的细节。
 ![]()
但在梁山旧将的口述中,几个人都提到了这一幕。
他们说,王英当时已经负伤,扈三娘本可以撤退,可她回头了。
这事儿在梁山内部传了很久。
 ![]()
有人觉得她是“重情”,也有人说她是不甘心。
但无论哪种说法,都掩盖不了一个现实——她死得不值。
可那会儿,没人敢说这话。
 ![]()
扈三娘不是普通女子。
她出身扈家庄,父亲是扈老太公,原未婚夫是祝家三郎。
祝家和扈家原本打算联姻抗衡梁山。
 ![]()
那时候,梁山还只是个地方起义武装,靠着宋江的人脉和策略一步步扩张。
战事起于时迁偷鸡——确切说,是偷了祝家庄的一只报晓鸡。
鸡是个引子,背后其实是梁山想拿下祝、扈两庄,为的是彻底控制清风山东南一带的地盘。
 ![]()
战争打到最激烈时,扈三娘亲自上阵支援祝家。
她那会儿年纪不大,二十出头。
披甲上马,背后跟着几十骑扈家亲兵,冲阵时毫不含糊。
 ![]()
王英就是在那场战斗里被她俘的。
说句实话,王英那时在梁山的地位边缘得很。
身材矮,长得也不咋地,武艺只能说一般,还好色。
 ![]()
但他有个好处——认死理。
他从被俘那一刻起,就盯上了扈三娘。
不是看不起她,而是真心想娶她。
 ![]()
宋江后来把扈三娘从林冲手里“调”出来,转手就配给了王英。
大伙都觉得奇怪。
林冲是俘虏她的人,按理说应该有优先权,再不济也轮不到王英这个边角料。
 ![]()
但宋江的算盘打得清楚。
他不想让林冲势力太大,更不想在梁山内部制造新的矛盾。
王英听话,忠心,没什么人脉。
 ![]()
把扈三娘给他,是最稳的办法。
那天晚上,婚事办得仓促。
连扈三娘自己都没反应过来。
 ![]()
她没哭,也没闹。
只是沉默。
有人说她后来变了。
 ![]()
确实,成婚之后她不再像以前那样锋芒毕露。
有时候上阵,她还要回头看看王英有没有跟上。
王英的战斗力其实很差,扈三娘常常得回头救他。
 ![]()
有一次打天寿公主的军,王英差点被围,扈三娘一个人杀进去把他救出来,回营时满身是血。
她一句话没说,只是坐在营帐门口擦刀。
那把刀,是她哥哥留下的。
 ![]()
她哥哥早死了,在扈家庄被李逵砍的。
那事儿,扈三娘从没提过。
那会儿的梁山,已经不是最初那个“替天行道”的小股匪军了。
 ![]()
招安之后,他们穿上了朝廷的衣服,打的旗号也换了。
征方腊,是他们第一次作为“官军”出征。
战斗从杭州打到歙州,一路死人无数。
 ![]()
王英负伤后行动不便,扈三娘一直跟着他。
后来那场突袭,敌军从两边包抄,王英被落在后面。
扈三娘回身去找他时,身边只剩下两个亲兵。
 ![]()
她没活着回来。
王英后来也死了。
按《水浒传》的说法,是在扈三娘死后不久,中箭身亡。
有人说他是自杀的,也有人说是冲阵时不避不躲,像是故意的。
但没人能确认。
那段时间太乱,尸体都没能收回来。
再往后,梁山剩下的人也不多了。
征方腊一役,108将死了将近三分之二。
活下来的,大多也在回朝途中或之后的政治斗争中被清洗。
扈三娘的墓,后来在歙州城外立了个碑,是个老兵偷偷立的。
碑文上只刻了几个字:“扈将军之墓”。
没有姓,没有名,也没有籍贯。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那样叫她了。
参考资料:
施耐庵,《水浒传》,中华书局,2010年版。
顾诚,《南宋末年和元初的民族关系》,中华书局,1997年。
李一氓,《水浒人物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水浒全传史料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整理,三联书店,1995年。
王利器,《宋代兵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