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的抗癌明星交流会现场,67岁的马阿姨攥着复查报告,和老伴笑着合影。报告上的“肺转移灶钙化”“乳腺肿块6mm”字样,被她用红笔圈了又圈——“医生说,这叫‘带瘤生存’,我现在一天能走10里路,比退休前还精神!”若不是胸前挂着“抗癌5年”的纪念章,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一位曾因乳腺癌肺转移被化疗“折磨垮”、被靶向药“吃得吐”的患者。
![]()
体检异常:乳腺癌四期的“晴天霹雳”
2020年4月,安徽蚌埠的马阿姨在例行体检中发现指标异常。“肿瘤标志物CA153超标,医生说可能是乳腺癌。”家人不敢耽搁,立刻带她去江苏省中医院确诊。
病理结果如重锤砸下:乳腺癌四期(晚期),双肺已出现转移结节。“不能手术,只能化疗。”医生的话像冷水浇头,马阿姨攥着报告手直抖——“我才62岁,难道就要这样等死?”
化疗7次+靶向药:身体“扛不住”的绝望
2020年5月,马阿姨开始化疗。前3次还能咬牙坚持,第4次后,她开始剧烈腹泻、恶心呕吐,“连喝口水都想吐,住院一周瘦了8斤。”7次化疗结束,双肺结节虽缩小了些,但她整个人像被抽干了力气:“走两步就喘,晚上疼得睡不着。”
![]()
老伴不甘心,带她转去安徽医科大二附院试靶向药。可新药刚吃一周,反胃和吞咽困难就找上门——“咽口水都像咽刀片,饭吃不下,药也吐出来,人更虚了。”
那半年,马阿姨瘦到80斤,老伴每天守着她喂饭、擦身,半夜听着她的咳嗽声直掉眼泪:“难道真的没救了?”
外甥女牵线:中医接住“最后一丝希望”
转机出现在外甥女的一次探望。“我表姐肺癌,吃郑州希福中医的中药,现在能跳广场舞了!”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2021年9月6日,马阿姨和老伴直奔郑州。
初诊时,她面色蜡黄、眼窝凹陷,连坐直都费劲。“先喝一个月,调调肠胃。”袁希福院长根据她的体质开了健脾和胃、软坚散结的方子。
变化来得比预期快:服药2周,腹泻止住了;1个月后,能正常吃饭了;3个月后,她能自己下楼散步,体重涨回90斤。“以前吐得胆汁都出来,现在能喝小米粥、吃鸡蛋了!”老伴激动得逢人就夸。
5年稳定:从“怕复发”到“钙化”的惊喜
此后,马阿姨成了希福医院的“常客”。2022年3月复查,肺结节没再长大;2023年,乳腺肿块从12mm缩到8mm;2024年6月,她受邀参加“希福中医第六届抗癌明星·龙年中国行”杭州站活动时,复查显示:肺转移灶部分钙化,乳腺肿块仅剩6mm!
![]()
![]()
“老伴说这是‘带瘤生存’,我听着高兴!”活动现场,她穿着红毛衣和抗癌伙伴们跳舞,动作轻盈,“现在我每天早上打太极,下午和老姐妹买菜,晚上跳广场舞——谁能看出我是个癌症患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