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畜禽粪肥资源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性状,其还田利用是提升耕地地力和产能的重要途径。我国畜禽粪肥资源丰富,在国家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但一直以来,我国在畜禽粪污发酵制肥和机械化还田两大关键环节尚存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有效支撑不够、关键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按需施肥精准性差、整机可靠性不高等问题,导致有机粪肥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不畅。
近年来,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粪污处理与利用(肥料化)岗位科学家团队针对上述问题,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亟需部署创新链,在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全国畜牧总站、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牵头与行业领域优势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联合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团队调研对接了100余家牧场、家庭农场、合作社、第三方服务组织等,明晰了在工程基础、关键技术和整机装备方面存在的问题,牵头攻关并突破了上述存在的堵点和“卡脖子”问题,并与相关企业合作创制并大规模推广应用了系列机具装备。
“团队突破了分子膜覆盖固体粪污智能好氧发酵技术、固体粪肥高效还田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均匀排肥装置/分配器等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研发了系列成套化装备,目前已在多省市应用,减污降碳、节本增效成效显著,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打通种养循环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强有力科技装备支撑。”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黄光群教授说。今年,团队研发的上述成果入选农业农村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及配套设施装备推广目录》(2025版)。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9.4%,比2020年提高4个百分点。标准是规范的基础。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业电子分会秘书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俊宁教授表示,将继续加大与从事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的国家队联合攻关,加快相关标准制定与宣贯,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不断提升不同场景下有机粪肥还田利用的技术绿色化、装备智能化水平,依靠科技创新从源头上降低粪污处理成本、从过程中控制二次污染、从应用端提升还田成效,持续提升耕地地力和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崔建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