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年,李晓明站上了行业之巅。踏上新能源这条大船,财富来得就是如此迅猛。
胡润榜上,他是全中国最有钱的人之一。尽管早已换了国籍,但各路媒体仍习惯称他为“云南首富”。
![]()
可李晓明心里清楚,想要守住恩捷股份的龙头地位,压力非同小可。行业在经历疯狂的产能扩张后,供给过剩已成事实。
加快出海,逆势扩张,用规模压制对手,用空间换时间,成了李晓明和恩捷的必然选择。
可万万没有想到,此后恩捷股价连跌四年,跌幅超过九成,2700亿市值蒸发殆尽。
恩捷股份2025年中报显示,营收57.63亿元,同比上升20.48%;但净利润为-9311.38万元,同比下降131.99%。
那些曾被高速增长掩盖的问题,如今像暗礁一样浮出水面,开始侵蚀公司的利润命脉。
![]()
在最新发布的胡润榜上,李晓明的身家财富只剩100亿,比巅峰时缩水625亿。
不过李晓明并没有闲着,反复向市场释放信心,强调长期看好新能源,只为稳住摇摇欲坠的股价。
也就在这时候,人们回过味来。
有人翻出旧账:2020到2022年行业处于高点时,李晓明家族曾精准减持,累计套现约39亿元。
这些钱拿得太是时候了。
而恩捷财报上更清楚地显示:李晓明家族早已入籍美国。
Paul Xiaoming Lee、Yan Ma、Sherry Lee正是李晓明一家三口,清一色的英文名。
中国挣钱美国花,只能说这位云南首富,太会“安排”了。
2
1989年,31岁的李晓明坐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前往美国麻省大学深造。
在那个年代,能去美国读研的机会并不多。
![]()
李晓明去美国没多久,比他小4岁的弟弟——李晓华,也进入麻省大学。而且,哥俩读的都是高分子材料专业。
更巧的是,学成之后,李家兄弟双双进入了同一家美国公司工作。
这家公司是台塑旗下的Inteplast Corporation,主营业务是标签用薄膜,与两人的专业对口。
1993年1月,李晓明在美国加州成立了兰特公司,这家公司后来成为他回国发展的重要桥梁。
作为土生土长的玉溪人,李晓明在1995年回到家乡。
同年,玉溪最大的新闻是玉溪卷烟厂改制为玉溪红塔烟草公司,并组建了云南红塔集团。
![]()
李晓明有备而来,以“外商”身份找到红塔集团旗下的玉溪市新产业发展公司,提出中美合资办厂。
凭借海外留学背景和美国技术的光环,双方一拍即合,合资成立红塔塑胶,专门生产香烟包装用的BOPP薄膜。
这一招很高明,李晓明巧妙地借助红塔的招牌、渠道和国资背景,轻松打开了市场大门。
背靠红塔这棵大树,红塔塑胶很快走上正轨,成为烟草供应链上稳定的一环。
![]()
李晓明不仅赚到了第一桶金,更在云南当地织就了自己的关系网,这对他后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但好景不长,进入2000年后,烟标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开始出现亏损。
这本是危机,却成了李晓明的天赐良机。
看到持续亏损,国资股东坐不住了。玉溪新产业从2000年至2004年陆续退股。
李晓明立即行动,通过他控制的美国兰特公司,一步步收购国资股份。
到2004年,这家曾经背靠国企的合资企业,已成为李晓明兄弟俩100%控股的家族企业。
3
站稳脚跟后,李晓明的野心更大了。
他不再满足于烟标和烟膜业务,开始进军食品无菌外包装,先后拿下了汇源果汁、东鹏饮料、达利食品等客户。
同时,他还通过境外的纽斯顿公司收购了彩印公司玉溪创新工贸,切入彩色印刷行业,公司也从红塔塑胶改名为“创新股份”。
春江水暖鸭先知,李晓明意识到,未来最大的风口来自新能源汽车产业。
![]()
2010年,嗅到商机的他果断锁定新目标:跨界进军锂电池核心材料——湿法隔膜领域。
这次转型远比想象中艰难。锂电池隔膜技术门槛极高,生产线投入动辄数亿,且市场已被星源材质等先行者占据。
更关键的是,资本市场对这家“做烟标的”能否玩转高科技充满质疑。
李晓明再出奇招,设计了一套令人叹为观止的资本运作方案。
他先于2010年成立上海恩捷,潜心攻克隔膜技术。六年后,他将传统业务包装成“创新股份”推上市,完成首次资本储备。
![]()
最关键的一步是在2017年:上市公司以50亿元、溢价超3倍的价格,收购了他个人控股的上海恩捷。
交易完成后,“创新股份”更名为“恩捷股份”,完美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新能源高科技企业的转型。
此后,他开启疯狂并购模式。
2017年的财报中只有4家子公司,除了一家做薄膜的恩捷,其他都与烟标、烟膜、印刷相关。
2018年,恩捷股份旗下的子公司增至13家;2019年再增3家;到了2021年,已达25家。
一众竞争对手被李晓明收入囊中,恩捷股份坐上全球隔膜龙头宝座。
资本市场对这个转型故事报以疯狂追捧。恩捷更是股价一路狂飙,2021年冲破300元大关,市值突破3000亿元。
4
精准踩点、资本运作和激进扩张,让李晓明在十年间打造了一个市值3000亿的新能源帝国,创造了“五年六十倍”的财富神话。
一个曾经的“烟盒大王”,竟成了中国新能源浪潮中最耀眼的弄潮儿。
然而周期的轮盘再次转动,这场华丽的跨界狂飙,正将他和他的帝国带向另一个结局。
过去几年,全行业在他这样的龙头带领下,掀起了产能军备竞赛。
大家拼命建厂,导致供给远远超过需求,蓝海瞬间变成红海。
![]()
价格战一触即发,隔膜价格断崖式下跌,恩捷赖以生存的高毛利模式,就此宣告终结。
![]()
股价连跌四年,恩捷市值蒸发超过2700亿。李晓明家族的账面财富也随之大幅缩水,四年间减少625亿。
所有逆势扩张的努力,最终被证明只是在加速消耗现金流,并未起到预期作用。
故事说到这,该收尾了。
![]()
生意场上,你可以玩资本,但不能被资本玩;你可以讲故事,但不能只靠故事;你可以赌周期,但要记得——没有人能永远赌赢。
行业去产能仍在继续,恩捷股份作为行业第一,仍具备一定优势。
周期底部,过程固然痛苦,但未来的收获也可能巨大,前提是一定要熬到春天来临。
李晓明的故事还没完,他仍在努力挽救他的帝国。
不过接下来的路,得换个走法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