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都兰县:红色教育基地集群发力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0
分享至

来源:环球网

近年来,都兰县深挖本土红色资源与文化底蕴,精心打造柴达木第一镇历史陈列馆、巴隆乡“昆仑铁骑”红色教育基地、都兰县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三大红色教育文化基地,以红色精神铸魂、以文化传承聚力,让红色基因融入发展血脉,为都兰乃至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

柴达木第一镇历史陈列馆:见证绿洲传奇 传承奋斗精神

坐落于“柴达木第一镇”香日德镇的柴达木第一镇历史陈列馆,馆内通过“地理-农业-红色”三大主题的递进,全面展示了香日德镇从“自然地理单元”到“历史文化名镇”再到“红色教育基地”的发展历程。


第一展区以大型沙盘模型为核心展品,直观呈现香日德镇的地理区位与地貌特征。作为全州首个建制镇,也是全州人口最多的乡镇,共有11.84万亩永久性耕地,占全州耕种面积的十分之一,享有“柴达木粮仓”之称。第二展区聚焦香日德镇的农业特色与成就,青稞、小麦、藜麦等作物实物展陈诉说农业强镇的底气。曾在1984年创造春小麦单产1006.65公斤的世界高产纪录,将柴达木绿洲农业载入世界农业史册。



(柴达木第一镇历史陈列馆内讲解员讲解)

核心展区第三展区中“青藏线上梦驼铃”单元通过驼铃、筑路工具等老物件陈列与慕生忠将军驻足端详雕像、文字记录等,再现了慕生忠将军两次进藏的历程,以及香日德镇作为青藏公路物资中转枢纽的地位。“瀚海绿洲奏华章”单元:通过图文展板与视频资料,讲述香日德镇从“驼峰小镇”到“绿洲新城”的变迁,重点展示“两路”精神在当地的传承与实践。自开馆以来,陈列馆累计接待8000余人次,成为见证民族团结、农业奇迹与两路精神的“活课堂”。


(慕生忠将军雕像)

都兰县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凝聚团结力量 筑牢精神根基

都兰县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作为沉浸式文化空间,以场景再现、互动体验等方式,生动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题。据了解,截至今年7月份,体验馆已组织学生教育实践活动9批次582人次、宗教界人士学习教育活动4批次170余人次,累计接待各族群众、游客115批次1000余人次。通过丰富展陈内容、优化展品布局,体验馆成为各族群众学习沟通的新平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体化、大众化、特色化传播。


(都兰县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馆内讲解员讲解)

巴隆乡“昆仑铁骑”红色教育基地:赓续红色基因 锻造忠诚担当

在巴隆乡,“昆仑铁骑”红色教育基地以鲜明的红色印记,诉说着一支民兵连的热血传奇。“巴隆”源自蒙古语,作为清代蒙古和硕特部驻牧地,这里聚居着汉、蒙、回、藏等多民族群众。巴隆旗自卫队始建于1949年11月,自此开启了“昆仑之鹰”的光荣征程,并于1999年整编为巴隆乡民兵连。


建国初期,民兵连配合解放军剿匪近十年,转战多地参与战斗39次,活捉匪首、解救群众、护送进藏物资,用鲜血筑牢边疆安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投身宗巴滩开发、电网改造,在草山纠纷处理、生态保护中冲锋在前,曾荣立集体二等功,多次获中央军委及省州军区表彰。如今,教育基地通过挖掘老一辈民兵“不怕吃苦、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红色故事,将党性教育转化为“可视的精神、可触的信仰”。墙上“听党指挥、忠诚可靠、艰苦奋斗、砥砺奋进”的标语熠熠生辉,新时代巴隆民兵连正以“红色基因”为血脉,让“昆仑铁骑”精神在地方建设中持续发光发热。

红色资源是砥砺初心的“精神富矿”,更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源泉”。都兰县以三大红色教育文化基地为载体,让红色精神从历史深处走来,融入高质量发展实践。从香日德镇的奋斗史诗到巴隆乡的铁骑传奇,从各民族交融共生的生动实践到革命精神的代代相传,都兰县正以红色教育点燃干事创业的激情,为都兰乃至海西州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持久的红色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环球网资讯 incentive-icons
环球网资讯
环球网,了解世界,融入世界
1279380文章数 270631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