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初萌时,天地便成了画案。晨露是砚池里新磨的墨,霜风是狼毫笔尖的颤,连天边的雁阵都成了留白处最妙的印章。这浅秋啊,原是造物主未及装裱的丹青手稿,正等着世人以心为笺,临摹出三分的禅意。
戴建利 画作
看那银杏初染的金,恰似画师不慎倾覆的赭石,洇染在宣纸般的云天上。枫叶将红未红的姿态,宛如朱砂笔在素绢上勾勒的草稿,每一道叶脉都藏着未干的笔触。最妙是晨雾中的芦苇,像极了水墨动画里走出的仙子,纤腰轻摆间,便把"蒹葭苍苍"的古意写成了流动的诗行。
杜丹丹 画作
古人云"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而浅秋的山色,恰似宋元文人最爱的赭石加花青。远观层林渐染,近看却见每片叶都保持着青翠的底色——这多像水墨画中的"破色"技法,在将红未红处,藏着整个季节的张力。正如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里,那看似随意的点染,实则是数十载光阴的沉淀。
何风丽 画作
古人云"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而浅秋的山色,恰似宋元文人最爱的赭石加花青。远观层林渐染,近看却见每片叶都保持着青翠的底色——这多像水墨画中的"破色"技法,在将红未红处,藏着整个季节的张力。正如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里,那看似随意的点染,实则是数十载光阴的沉淀。
李海雁 画作
最是那场秋雨,像极了八大山人甩落的墨点。雨丝在瓦当上敲出清越的韵律,檐角垂落的雨帘,恰似画轴上垂落的丝绦。雨后的石榴树最是动人,累累果实压弯枝头,却依然保持着谦逊的弧度,恍若徐渭笔下的葡萄,每一颗都凝着"半生落魄已成翁"的沧桑与通透。
张咏梅 画作
这浅秋的画卷里,藏着东方美学的密码。落叶不是凋零,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成全;蝉声渐弱,是"蝉噪林逾静"的留白;就连渐凉的西风,都成了"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眼。当我们以书画的眼光观秋,便懂得:最美的色彩从不在浓烈处,而在将褪未褪的转瞬;最深的意境从不在喧嚣中,而在欲说还休的留白。
张咏梅 画作
此刻执一卷《芥子园画谱》临窗而坐,忽觉窗外秋光与纸上山水竟是如此相通。原来天地本就是最大的画师,而我们都是画中游走的墨点,在浅秋的留白处,等待着被岁月装裱成永恒的诗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