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创新与心理成长”,学习更多创新与心理健康知识
一、生活在痛苦中的小陈
小陈,女,三年前从某大学本科毕业后便来到重庆工作,在工作中结识了一名在校研究生,两人迅速陷入恋爱。恋爱初期,男生体贴入微,会记得小陈的喜好,陪她逛遍重庆的街巷,那段时光是小陈认为最甜蜜的日子。
可随着相处加深,男生态度逐渐转变,常以“你这份工作没前途”“挣得还没我多” 嘲笑小陈的工作,两人为此频繁争吵。更让小陈崩溃的是,一次激烈争执中,男生竟对她动手,导致她身上出现多处受伤和淤青。
![]()
此后,男生的暴力与贬低成了常态。近几个月,小陈频繁失眠,夜里总忍不住回想争吵与被打的场景,白天精神恍惚,对生活失去兴趣,甚至产生“自己一无是处” 的想法,抑郁情绪日益严重。意识到状态不对后,小陈终于鼓起勇气,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大学毕业后的青年,正处于事业起步与情感探索的交织期,对亲密关系充满期待,却也易因缺乏经验陷入不良恋爱的困境。就像毕业三年的小陈,从重庆街头的甜蜜相伴,到承受伴侣的语言贬低与肢体暴力,最终被失眠、抑郁裹挟,这一经历折射出许多毕业青年在恋爱中的共性问题:难以识别关系中的“毒性信号”、边界感缺失、自我价值被伴侣否定时无力反击。面对这类困境,需从 “识别问题、及时止损、心理重建” 三个阶段,掌握科学的应对策略,走出情感泥潭。
一、先“识别”:警惕不良恋爱的三类信号
许多人陷入不良恋爱后难以脱身,根源在于初期忽视了关系中的“危险信号”,将伴侣的不当行为合理化。毕业青年在恋爱中,需重点警惕三类信号:
一是“语言贬低与否定”。就像小陈的伴侣用 “工作没前途”“挣得少” 打压她,这类贬低并非 “玩笑” 或 “激励”,而是通过持续否定对方的能力、价值,摧毁其自信,达到控制目的。若恋爱中频繁出现 “你怎么这么没用”“离开我你什么都不是” 这类话语,且伴侣拒绝沟通、坚持 “我是为你好”,需立刻意识到这是情感操控的开始,而非 “关心”。
![]()
二是“情绪操控与孤立”。部分伴侣会通过 “冷战”“威胁分手” 迫使对方妥协,或刻意疏远对方的朋友、家人,让其逐渐脱离社交圈,只能依赖自己。比如小陈若因被嘲笑想向朋友倾诉,伴侣却以 “你告诉别人,我们就彻底完了” 威胁,便是典型的孤立行为。毕业青年初入社会,社交支持本就重要,一旦发现伴侣试图切断自己与外界的连接,需警惕关系已走向不健康的方向。
![]()
三是“肢体暴力与威胁”。小陈遭遇的殴打并非偶然,多数暴力行为都有 “升级过程”:从推搡、摔东西,到直接动手,且施暴后常以 “一时冲动”“下次再也不会” 道歉求和。需明确:任何形式的肢体暴力都没有 “借口”,第一次动手就是关系的 “红线”,绝不能抱有 “对方会改变” 的幻想,因为暴力一旦发生,往往会反复出现并加剧。
二、再“止损”:果断行动,建立清晰边界
识别出不良恋爱信号后,最关键的一步是“及时止损”,但许多毕业青年会因 “舍不得过去的甜蜜”“担心孤独”“害怕对方报复” 犹豫。此时需用 “理性评估 + 具体行动” 打破犹豫,建立边界:
![]()
首先,理性评估“沉没成本”,放弃 “再等等就会好” 的幻想。小陈可能会留恋初期伴侣陪她逛重庆街巷的甜蜜,不愿承认关系已变质,但需明白:过去的美好无法抵消当下的伤害,继续拖延只会让心理创伤加深。可通过 “列清单” 的方式,客观记录关系中的 “痛苦事件” 与 “甜蜜回忆”,若痛苦事件数量、强度远超甜蜜,且伴侣无改变意愿,便需坚定止损的决心。
![]()
其次,分步骤“脱离关系”,必要时寻求外界帮助。若担心直接分手遭遇报复,可先悄悄做好准备:保存伴侣贬低、威胁的聊天记录、暴力后的伤情照片(如小陈的淤青),将重要物品转移到安全地点,联系信任的朋友、家人陪伴自己。分手时避免单独与对方见面,可选择在公共场所或有他人陪同的情况下沟通,明确表达 “分手的决心”,不与对方争论 “谁对谁错”,避免给其纠缠的机会。若对方持续骚扰,可向社区居委会、派出所求助,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三、后“重建”:修复自我,重塑对爱的认知
走出不良恋爱后,毕业青年往往会面临自我怀疑、恐惧亲密关系等心理问题,就像小陈产生“自己一无是处” 的想法,此时需要通过 “自我关怀 + 认知调整” 重建心理秩序:
一方面,通过“小行动”恢复自我价值感。伴侣长期的否定会让受害者陷入自我怀疑,可从 “完成小事” 开始积累信心:比如小陈若喜欢做饭,可每天为自己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若擅长写作,可重新拾起笔记录生活。每完成一件事,就给自己一句肯定(如 “我今天做得很好”),逐步打破 “我不行” 的负面认知。同时,可重新投入工作或培养新爱好,在专注做事的过程中,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
另一方面,正视创伤,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失眠、抑郁等情绪并非“矫情”,而是心理创伤的正常反应。若像小陈一样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睡眠问题、情绪低落,甚至影响工作、生活,需主动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咨询师会通过专业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梳理创伤经历,缓解负面情绪,同时引导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认知 —— 好的恋爱应是 “互相尊重、共同成长”,而非 “一方控制、一方妥协”。
![]()
此外,可重新连接社交圈,从支持中获得力量。毕业青年可主动联系许久未见面的朋友、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不必强迫自己“全部说清”,想说多少就说多少),在倾听与陪伴中感受到 “自己不是孤单的”。也可参与兴趣社群、公益活动,在新的社交中结识志同道合的人,逐渐走出过去的阴影。
![]()
大学毕业后的恋爱,本应是青春的“加分项”,而非消耗自我的 “枷锁”。像小陈这样的经历或许痛苦,但也让我们明白:健康的亲密关系,从 “敢爱” 开始,更从 “敢离开错的人” 开始。当在恋爱中感受到持续的痛苦、否定与伤害时,不必怀疑自己 “是否不够好”,更不必为了 “维系关系” 委屈自己。学会识别危险信号、果断止损、重建自我,才能在未来的情感旅程中,遇见真正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拥有一段平等、尊重、温暖的恋爱。
![]()
仝兆景,河南南阳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河南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河南省工业和信处化厅煤矿安全教育培训骨干师资库成员,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全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评审专家,焦作市首席科普专家。主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4项。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人工智能、工程伦理教学科研,擅长运用沙盘游戏、绘画心理治疗、格盘、催眠、旅途心理治疗等开展焦虑抑郁心理治疗、青少年厌学治疗,开展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团体心理健康、安全心理、婚姻幸福、团队建设、人工智能、科学家精神、心理咨询师督导等方面的科普宣讲、培训和讲座。
用心进步,快乐成长
关注:创新与心理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