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管制下的ASML:短期“不慌”难掩长期隐忧…
稀土管制落地,全球供应链迎强震
2025 年 10 月,中国商务部接连发布两项公告,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履行防扩散义务为由,强化稀土相关物项与技术的出口管制。其中备受瞩目的是,自 12 月 1 日起,含中国来源稀土成分超 0.1% 的产品,无论境内外制造均需申请出口许可证,钬、铥、镱等关键元素被明确纳入管控。这一被外界称为 “精准管控” 的政策,正迅速在全球高科技产业链引发涟漪,而光刻机巨头 ASML 首当其冲。
![]()
稀土被喻为 “工业维生素”,其独特的磁、光、电性能是高端制造的刚需。对 ASML 而言,钕是光刻机精密磁体的核心原料,钬、铥则用于激光器与光学检测组件,单台 EUV 光刻机虽稀土消耗量有限,但上游供应链中数十个关键部件均依赖这类材料。中国占据全球 90% 以上的稀土分离提纯产能,这种供应链依赖性让 ASML 的生产命脉与中国政策紧密相连。
![]()
ASML 短期 “托底”,库存牌能打多久?
面对政策冲击,ASML 首席财务官 Roger Dassen 表现出罕见的 “镇定”,公开宣称公司已提前备足库存,凭借生产周期灵活性可应对短期中断,且利用生效前的一个多月窗口期加紧囤货,“不会因稀土问题被迫停产”。
![]()
这一表态看似底气十足,实则暴露了短期应对的局限性 —— 光刻机生产周期长达 18 个月,现有库存仅能覆盖数个月的原材料消耗,而关键稀土磁体等组件的备货周期更是长达半年以上。
![]()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同步实施的稀土技术管制已即日起生效,涵盖开采、冶炼、磁材制造等全链条技术,这意味着 ASML 即便寻求替代来源,也难以绕开中国的技术壁垒。目前全球尚无其他国家能实现稀土的高效提纯与深加工,ASML 的 “囤货策略” 本质上只是延缓风险,而非解决问题。
双重压力显现,巨头陷入战略困局
比稀土断供更棘手的是,ASML 正遭遇 “市场需求下滑 + 供应链受限” 的双重挤压。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 ASML 中国大陆收入占比已从 2024 年的 36% 降至 27%,新接订单量较市场预期少近 10 亿欧元。究其原因,中国国产光刻机技术突破使得国内客户备货需求减弱,ASML 首席执行官已预判 2026 年中国市场销售额将显著下滑。
![]()
这种需求端的萎缩,让 ASML 的供应链应对更显被动。以往可通过扩大产能分摊成本的策略失效,而稀土管制带来的原材料涨价压力,将进一步侵蚀其 52% 左右的毛利率。更严峻的是,若许可证申请出现延迟,即便库存未耗尽,上游组件供应商也可能率先停摆,形成 “断链传导效应”。
供应链重构,全球产业迎深刻调整
ASML 的困境折射出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深层矛盾:既高度依赖中国的战略资源供给,又在技术领域设置壁垒。中国此次管制并非 “封锁”,而是明确区分了用途 —— 人道主义需求可豁免许可,民用合规贸易予以支持,仅对军事等敏感领域严格限制。这种精准施策,既维护了国家安全,也为合规企业预留了调整空间。
![]()
对 ASML 而言,短期的 “不慌” 难以掩盖长期战略短板。唯有加快供应链多元化布局,与中国建立更深度的合规合作,才能化解稀土依赖风险。而这场稀土管制引发的产业震动,或许将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重构的催化剂,推动各国在资源安全与技术合作之间寻找新的平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