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贯通个人记忆
与时代精神的文学丰碑
——读王向东文集《金秋抒怀》有感
文/王韬
![]()
王向东先生的文集《金秋抒怀》是一部承载着岁月沉淀与生命哲思的厚重之作。这部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推出的作品,以九大篇章、81篇(首)多元文体,构建起一座贯通个人记忆与时代精神的文学丰碑。
一、乡土根脉的文化寻根
《家山回眸》作为全书灵魂,将秦巴山水的风物传说升华为生命哲学。作者以八仙文化为经纬,让石坎梯田与山歌民谣交织成"以人力胜天工"的实践智慧。在《筒车坝采风记》中,石板房与车厢峡遗迹的互文,既勾勒出乡愁的物理空间,更解码出"耕读传家"的精神基因。这种对地域文化的深度探掘,使平利超越地理概念,成为当代人寻找精神原乡的坐标。
二、时代镜像的现实书写
《流金岁月》以质朴笔触记录社会变迁,《兴隆随笔》中"一厅式服务大厅"的民生温度,折射出基层治理的温度。小说《罪孽》《浪子回头》通过典型人物命运,将反腐倡廉思考融入叙事肌理,四碗染血饺子与茶饮产业转型的并置,形成强烈的现实警示。这种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彰显老作家的责任担当。
三、文体实验的多元探索
格律诗词《十六字令·茶》以单字统领全篇,将传统词牌注入现代产业气息;散曲《正阳大草原》用"青山绿树参天"的明快节奏,演绎生态旅游的时代新韵。81篇作品涵盖9种文体,形成"文备多方,体兼众制"的创作格局,展现古稀之年的艺术突破。
四、金秋精神的当代启示
70余载人生阅历凝结为"退休不褪色"的创作自觉。从县人大退休后,作者持续推动地方文化传承,其诗词入选《中华诗词文库·陕西卷》的成就,印证着"笔耕不辍"的生命姿态。书中对交警、茶农等平凡劳动者的礼赞,揭示伟大源于坚守的真理,为新时代"老有所为"树立精神标杆。
这部文集恰似秋日沉甸甸的稻穗,谦逊中蕴含丰饶。当现代人困于"文化失根"的焦虑时,《金秋抒怀》以真诚的回眸,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提供了范本。王向东先生用笔墨证明:文学的真谛不在于年龄与职位,而在于对生命本质的持续叩问,对精神家园的永恒守望。
【作者简介】
![]()
王韬,笔名遥望五峰。男,七十年代末出生于陕西平利,国家公务员。广泛涉猎散文、诗词、摄影、曲艺以及自媒体等领域创作,其文学、新闻和摄影作品千余篇(幅)在中省市媒体发表或参展。曾于2018、2021两次获评“陕西好网民”荣誉称号、安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志愿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陕西省诗词学会、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新华社、光明图片、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现为平利县文联兼职副主席、平利县作协副主席、安康市民俗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民俗摄影协会常务理事。平利县第十届政协委员。
▶王韬的作品集
==入驻作者==
持续更新...... (排名不分先后)
主办|遥望五峰文化传媒工作室
邮箱|akwt@qq.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