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和人加微信是常有的事,如果对方是新认识的朋友,那自然不用多想,直接加就好。
可要是对方是客户、领导,或者行业里很有分量的人呢,这个时候该怎么加才显得得体呢?
很多人觉得,别人一说“加个微信吧”,自己马上接一句“你扫我还是我扫你?”,想着这样把选择权交给对方,才能显示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
![]()
但其实,扫码加人就是一眨眼的事,“你扫我还是我扫你”对别人来说没啥区别,反而多问一句,还耽误时间。 有时候两人手忙脚乱,一个调摄像头、一个找二维码,场面还有点尴尬。这样做,反而容易让领导或大佬觉得你不太会办事,不够大方。
那情商高的人是怎么做的呢?
【留下好印象,从“求助”开始】
我大学时参加过一个学术会议。讲座结束后,很多学生围上去想加教授的微信。有人想合影,有人想聊天,场面有点乱。
这时候,有个女生走到教授旁边,没提加微信,而是打开手机备忘录说:“您刚才讲的内容我特别受启发,但有个地方没太听懂,能再请教一下吗?”
![]()
教授一听很高兴,毕竟有学生认真听了他的讲座。但现场人多时间紧,他就说:“要不你加我微信吧?回头再细说。”
你看,她没直接要微信,而是用“请教问题”的方式,既表达了认真听讲,又顺理成章加上了联系方式。
所以,想在比你厉害的人面前留下好印象,一味奉承没啥用。适当“求助”,反而更容易拉近距离。这在心理学上叫“富兰克林效应”——那些帮助过你的人,往往更愿意继续帮你。
![]()
这样一来,对方对你印象不错,加微信也就更自然。
这也就是为啥很多人第一次见面时,总说上一句 “久仰大名”,其实就是 将自己放在低位,加深印象,拉近彼此的距离。
后续再加微信时,他们不会说“你扫我还是我扫你”,取而代之的是:“我来扫你吧”;
这样还会给对方一种 成熟感。
【 姿态放低,主动去扫别人】
为什么不要问“你扫我还是我扫你”,而是直接说“我来扫您”?
这里面有个小细节:主动扫码的那一方,会发出好友申请,还可以附上一段自我介绍。
“申请好友”这个动作,本身就带一点“谦逊”的意思。我们主动去做申请的人,而不是等着别人来加,显得更有诚意。
![]()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如果对方是客户或者领导,有时候他们可能并不想随便加陌生人,只是碍于情面不好拒绝。我们主动扫码发出申请,等于把“通过与否”的决定权交给对方,他们心里会更舒服。
如果对方没通过,那也说明我们在交流中表现还不够,下次继续努力。
第二,我们可以在好友申请里自我介绍,比如:“您好,我是xx公司的小张”。
![]()
毕竟领导一天可能收到很多申请,附上身份信息,对方处理起来更方便,也更容易记住你。
对职场人来说,人际交往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可能影响未来的发展。尤其是新人,姿态放低、主动一点,不会让领导觉得你卑微,反而会觉得你“懂事”“会来事”。
【减少对方的“不确定感”】
其实,不管是主动扫码,还是在申请里写明身份,本质上都是——“麻烦自己,方便别人” 的手段。
对于忙碌的领导或大佬来说,时间非常宝贵。他们更愿意加那些看起来“靠谱”“懂事”的人,而不是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陌生人。
这就涉及到社交中的一个关键:降低不确定性。
当我们主动展示自己是谁、来自哪里,对方会觉得你更真实、更可信。两个人之间有了“确定性”,关系就容易拉近。
就像两个陌生人发现他们都认识同一个人,或者讨厌同一件事,会很快熟悉起来,因为他们找到了共同点,觉得对方“安全”。
![]()
所以,面对不熟悉的领导或客户,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靠谱”“值得信赖”。
看似“加微信”只是个小动作,但往往就是这些细节,体现出一个人的情商和处事水平。
![]()
主动一点,不是卑微,而是建立信任;
体贴一点,不是讨好,而是争取更多机会。
社交的本质,有时候不在于你能说会道,而在于你愿不愿意为别人,多走那一小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