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Nameless & 635
审核丨菜包 排版丨鹿九
编辑:Nameless
优秀的live多如牛毛,但上万个神人合唱春日影可能这辈子就这一次。你可以不去asl,可以不去bml,可以不去本家one man,但你不能错过上海鸡狗对邦。感受人类动物本能,参与原始灵魂共振。我,在梅奔等你。
10.11和10.12注定是让邦多利粉丝难忘的两天,系列目前最火的两支乐队Mygo和Mujica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进行了对邦表演,编辑部里好几个在现场晒图嘲讽我们,很可惜因为种种原因笔者没有参加这场数万人的灵魂共振,只能以泪洗面。
挂一条场外野狗
哎,不过你怎么知道我去了4.26和4.27在日本横滨K-Arena举办的MyGO!!!!!×Ave Mujica 合同ライブ「わかれ道の、その先へ」呢?
(当然,并未出现万人合唱《春日影》)
看到返图中C团演唱《春日影》台下的绿色荧光棒海挺震撼我的,或许这就是全开舞台带来的优点吧。当时在横K由于是单向舞台且三层观众席高低差巨大,无法感受到在梅奔像海一样的应援荧光棒。我觉得如果我在现场的话应该也会情不自禁地合唱(横K我也小声合唱了一点)。
老中这边感受万人合唱《春日影》体验灵魂的共振,传到日本则变成了一种论战。
不少哈基日觉得合唱是对台上表演者的不尊重,老中完全不懂应援文化。当然这种观点被不少人反驳,有哈基日仗着自己老资历开始摆谱,没想到遇到了更老的资历,瞬间变成了蜗牛,真是可笑可笑啊。
当然也有不少人觉得应援文化就该入乡随俗,只要能让表演者感受到台下观众的热情就是好的应援,合唱也是一种表达喜爱的方式。
甚至有频道开启了是否应该合唱的投票,结果还挺令人惊讶的,支持合唱的要比不支持的略多一些,不像老日的作风啊。
武士道社长木谷高明发推表示自己也喜欢这种合唱的应援文化。我说总座高见。
作为一个参加过国内live也参加过日本live的小资历,也想借此来聊聊老中和老日相似但又不同的live应援文化。目前中国live应援文化(仅限于日音)源自日本但又加入了自己的特色,处于一个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他们那叫莫扎,咱这叫莫扎特。
日本的live应援文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live规则”,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按照规则进行应援,高度的仪式化、体系化。日式应援有一套完整的术语和动作体系,“打call”(不同方式挥动荧光棒)“Wota艺”(荧光棒跳舞)“call本(歌曲应援指南)”“MIX”(集体喊口号)等等都属于日式应援的体系之内。
不同类型的live又会对这些应援行为进行限制,复杂的Wota艺因为动作幅度过大会妨碍他人观看逐渐的从主流live退出(国内甩手居多)。MIX大多也被归类为厄介行为,在官方演唱会上会被禁止,当然你想喊也没人能拦着你。“风火轮”(将荧光棒举过头顶进行旋转)在一些live也会被禁止甚至会被老日在推特上挂出来。目前Mujica日本live已经禁止任何荧光棒入场,只允许使用官方的“手环”,未来其他live是否会跟进尚不清楚。
如果你想享受一场日式live,打call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不同姿势有【里打】【里跳】【前挥】【快挥】【上举】等等方式,可以根据老资历制作的call本观摩学习。
除了个别需要特定动作的歌曲外,例如《STAR BEAT! 》《ティアドロップス》的特殊变色,《影色舞》左右挥舞棒子,其余大多跟着歌曲凭感觉挥棒子总是没有错的。什么?不想挥棒子?那就快来看RAS的演出吧,带给你极致的甩头快感。
同时日式live基本上观众都会全程站立,即便是指定席位也同样如此。关灯就站在前两年国内也是讨论的对象,不少人会攻击这种行为,不过随着日式live在老中的频繁活动这种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小了,毕竟只有站着才能体验到最纯正的应援文化,今年BMLday1给我站爽了,谁懂逛了一天BW晚上又连着站2个小时的快乐。
与狂热应援相反的则是“地藏”,“地藏”直译是“地藏菩萨”,在日本Live文化中,它用来比喻那些在演唱会现场像佛像一样站立不动、沉默不语、几乎没有任何反应的观众。国内则是多指那些坐着不动,玩手机不专心看表演的观众,带贬义。
老中的日音应援文化本身就是学习的日本,所以基本相同(除了永远喊不起的安可)。我这里指的是日音应援,至于内娱那就不是我能说清楚的事情了,灯牌这东西还是太过于先进了。不过得益于上次上海PPP演唱会,有一部分邦批学习到了内娱的灯牌文化,整出了灯牌对抗服,学习先进经验了属于是。不过灯牌还是别学了,转转风火轮得了。
中日日音应援最大的区别还是合唱环节,如果参加过二偶声优的fan meeting的话,只要涉及到中日观众有什么差异,基本上都会说中国观众合唱声音很大,这是在日本完全见不到的场景。也有不少二偶live的MC环节也会说观众的合唱声出现在自己的耳返里面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在日本的文化语境中,Live被视作表演者展示艺术成果的“神圣时刻”。观众的角色是“欣赏者”和“接收者”,而非“共同创造者”,除了需要合唱的歌曲,老日会应援但绝对不会参与演出。在他们的思维中花钱是为了听歌手唱,而不是听身边的观众唱。同时日本live都会出BD(蓝光光碟),大规模跟唱会影响现场的收音。
最主要的还是在老日的社会中“不打扰其他人”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行为准则,跟唱可能会挡住你身后或身旁想认真听歌的观众的耳朵,这是一种“迷惑行為”(令人困惑、打扰他人的行为)。在老日你得学会“读空气”,就像我上次因为不知道电梯要靠左站,在出电车的时候站在了右边,反应过来的时候身后已经站着有2.3个人了,老日并不会上来拍你肩膀或者叫你让出通道,只会默默的站在你身后等你自己让开,这让我当时还挺尴尬的。
在老中合唱则是能直接表达对歌曲的热爱,并能创造出震撼的现场效果,比如这次的万人合唱《春日影》,就问你震不震撼就完事了。歌手也鼓励这种行为,比如我喜欢的指挥家伍佰老师,每场表演都会变成大合唱。而且官方并没有规定禁止合唱,所以一句话,在老中,大大方方唱。
至于为什么是《春日影》?我觉得大概是因为老中对《春日影》有特殊的情愫,每次来开live场外都会有合唱环节,已经成为了定番,而且下一次能在live现场听到《春日影》都不知道是啥时候,此时不唱更待何时。
就像老登说的那样“关于《春日影》大合唱,大家一直有些争议,但我个人觉得入乡随俗也无妨。”应援文化并不是只有一种,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爱,那便是好的。
不过国内应援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次鸡狗对邦盗摄现象非常严重,连官方都发了公告希望观众好好体验live不要盗摄。
但光从心情上来说,我想来到现场的人应该都确实能理解盗摄的观众,国内live真的是太少了,而且不少都是从天南海北来到上海,很多人也都是第一次参加live,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不允许拍照。
老日的自觉也源自数之不尽的live次数,日本那边除了数字系列的演出,乐队还会有大大小小的巡演,况且日本就这么大点地方,只要想看总会有live看。
中国就不一样了,每一次live都是可遇不可求,自然想留下一些照片视频纪念。不过这种行为毕竟是官方明令禁止的,我还是希望观众能好好享受音乐不盗摄,这才是对她们最好的应援。
解决方案也很简单,多来多开!只要次数足够多自然就不想盗摄了,听见了吗,武士道。目前许多日音在老中开都会有专门的拍照录像环节,我相信在未来这种环节肯定会越来越多的,入乡随俗嘛。
化棒泡酒算不算老中对日本文化的创新?
致最疯狂的鸡狗对邦,我们下一场live再见。
【真·小资历怎么看鸡狗对邦?】
编辑:635
没错,我就是那个发现场图嘲讽nameless的家伙。当然并没有嘲讽的意思,为什么要说这么坏心眼的话(墨提斯饼干)
先说明一下叠个甲,nameless虽然在上面的文章里自称小资历,但本人才是真小资历,真第一次跑one man live,梅奔这么大的场子也是真的第一次进,和nameless这样一年跑三五次现地的✌比大概就像鼠鼠见到三叶虫。另外也确实是被MyGO引来的,说是ylg也认了。
跑live现场对我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像自己做无料换无料,第一次参花篮,体验开场前的一些应援文化(,以前都只是有所耳闻,真到现场就跟仁菜进了东京站一样。
↑这是我自制的无料
鸡狗对邦的预热区域主要是在世博源3区,这里楼顶有花篮,楼里有官方快闪店和无料交换区,人流量非常大,也因此能看到各自精致的邦学姐和千篇一律的邦学长,还有一人带好几个(棉花)娃的、背大小痛包的、拉大旗的、穿印着nsy大头法披的、吉他英雄、贝斯英雄、甚至萨克斯英雄都有。这种氛围,是只有真正置身在这样一个大的混沌里随波逐流才能真正体会的。
以及……少不了最喜闻乐见的甩手环节。有人拿这个说事,我的评价是这是日系二偶live不得不品的一环,跟你们这些不看live不跑现场的说不明白。
这次很幸运和一位老资历友友抢到1580的票,在西区内场看台,这视野很是好,甚至能很清楚的看到我主人(确信)要用的架子鼓。
↑主人的(确信)架子鼓,摄于开场前
至于现场,我只能说任何试图用语言去形容的尝试都是无力的。我d1这天第一首歌是《聿日笺秋》,不知是不是音响调校的问题,吉他声音大的甚至盖过了羊姐的歌声,但到了后面,我发现自己怎么在应援棒海里漂啊,那些平日在耳机里、在车子音响里听到的旋律,就好像是在自己身体里奏响的一样,C团《春日影》随着祥子的琴声流溢,《颜》开头的贝斯与心跳同频,李子的歌声就和在CD里听到的一样数值怪,还有最后挨拶环节鸡团的有爱互动,还有,还有……真的,我只能说,兄弟,有空一定要不顾一切的冲一趟现场吧!
↑图源:梅奔中心小红书
当然,这次虽说是梅奔全开、360°旋转舞台,但我这个席位看了大半场nsy背影,包括喵梦摘面具小剧场、C团春日影这些都好了206看台的✌。再加上音响的问题,我骂一句E***是投注不过分吧?
谁能想到在这大部分时间
看到的是背影或者侧面
没错,我骂的就是厄介(EJie)!你不会以为我骂的是别的什么吧。这次我在现场体感还是很好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结束之后讨论的都是些厄介的事。
厄介一词来自日语,泛指那些干扰正常演出的行为。比如,有人把开场前甩手的视频配上“想想他们的父母”这样的标题,我是不赞成的,首先甩手是在花篮区这样一个已经借用了的场地,并没有在路边或者什么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场所,更不存在扰民,没有打扰到外人那就不是厄介。这就是日系二偶live前肯定有的一个环节,没有我还觉得欠点味。
至于d2有人在山顶席开孔雀这事,那就是典型的厄介,因为在舞台上来看效果可能是这样的↓
争议最大的合唱,我赞成nameless在上文的观点,合唱《春日影》是老中表达认可的形式,再加上nsy们唱歌的时候都戴着耳返,基本不存在干扰演出的可能;至于听歌的体验这块,合唱又怎么不是一种新的体验呢?不信可以对比一下“天球”的录音室版本,缺了和声那种现场合唱的感觉就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在中国就大大方方唱,最好把词都学会,也应该知道哪几首歌的哪些部分应该合唱,毕竟从理论上说“天球”是真该合唱的。
要说唯一影响我体验的就是盗摄。确实d1在演唱期间能不时看到应援棒当中突然亮起一个长方形的手机屏幕,CM环节的时候拍的就更多了。诚如nameless在上文中提到的那样,这次live对很多人而言是有纪念意义的,可能大部分人拍下来是想留个回忆,但也并不少见有人把大倍率放大造成的畸变P成鬼图表情包四处传播的,试想下鬼图被nsy本人看到会不会真就不来中国了?
我知道日方那边对版权、对录像流出这块看的很重,但国内看live确实不如在日本方便也是事实。或许官方可以放一些切片、官摄之类的供大家回忆,或者设置拍照录像环节,去年小孩姐来的时候就有。至少我看完live这么多天以来,缓解戒断的唯一途径就是点开一个又一个盗摄的图片和小视频,甚至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有些盗摄效果相当之好,回忆nsy们的营业和笑颜真的,完全是通过盗摄,是不是也挺无奈的呢?IP并不是完全捂在手里才有价值……吧?
比如d2这一幕,还有第一天的团魂
这次我也看到了所谓之老资历和小资历之间的矛盾。老资历觉得小资历不守规矩、啥都不懂、教了不学,小资历觉得老资历摆架子、被日本人规训。我作为一个小资历也确实想说,一些老资历在讲话之前有没有组织培训下军call、打印下call本,有时间拉旗子辱骂某up主却没有打个注意事项拉一拉?小资历也不是生下来就会喊液态噶,学厄介那一套当家虎却不知学的都是地下艺糟粕。想被nsy特定,就用大人的方式站到她面前,而不是像幼儿园小朋友那样靠作怪来吸引老师的注意。
↑比如
就像nameless说的,国内应援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我的认知里,应援文化大概就是2013年LoveLive!追水团、缪团那批人引进,到今天不少当年的骨干大概已经成家立业,再加上疫情的打断,MyGO的爆火,国内的应援群体大概就是一个新老交替的阶段,有矛盾和认知上的差别在所难免,但也就和这次的合唱一样,向前一步或许可以是中国特色的应援文化产生的一个契机,但向后一步的可能也并非没有。
大道理谁都会说,小资历搞懂厄介、家虎、甩手、wota艺大概就能从从容容看完一场live,老资历多少也不要觉得看live那些事是什么常识,就像nameless说的一样,就算在日本那也是从无数live中形成的,就像我在今年BML的时候是真以为歌唱完就可以拍了,连CM是什么都不知道。
你怎么知道我吃了蜜柑同款小笼包
总之,分歧路口也是前路,有你有我就不迷茫。致最疯狂的鸡狗对邦,致最好的下一场live。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情报姬 获得更多一手资讯
也欢迎大佬找姬投稿哦~ 投稿邮箱:crsq477@163.com
点击这里,给我好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