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盛顿陆军协会年会刚刚落幕,西科斯基公司展示的无人黑鹰直升机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架以服役半个世纪的老黑鹰为基础改进升级的无人直升机,不仅能够从机头释放无人战车,还能挂载导弹执行打击任务,被外媒称为“空中物流的怪物”。
美军拆除了老款黑鹰的驾驶舱,对结构和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重构,每一处改动都精准戳中了现代战场的痛点。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无人黑鹰机头的改进,移除了驾驶舱及其中的座椅、仪表,换成了三扇铰链式的蚌壳门,同时搭配液压折叠坡道,旋翼不用停就能快速装卸货物。
![]()
传统黑鹰的核心空间都被驾驶舱所占据,改进后的无人黑鹰货舱容积直接暴涨,如今可装入4个军用集装箱,内部载重也从1.2吨飙升至3吨,吊挂能力从3.6吨提升至4吨。
不仅如此,它还能够将猎人狼无人战车从机头投送出去,实现空中运输和地面突击的无缝衔接。
无人黑鹰还升级了系统,采用了自主飞行套件,可通过电脑规划航线、操控起降,遇到障碍还能自动规避。这不仅为美军省去了大量培训飞行员的费用,还大幅降低了使用成本。
此外,无人黑鹰的续航能力也显著提升,货舱内加装了可拆卸油箱,能够连续飞行14小时,航程达到1600海里。
除此之外,无人黑鹰的货舱功能还高度灵活,既能装载火箭炮模块变身为攻击平台,还能搭载无人机形成蜂群,执行侦察、干扰甚至自杀式攻击任务。
一个平台就兼具运输、打击、侦察等多种能力,显然是为复杂战场量身定制。这些改造让无人黑鹰成为符合战场需求的利器,也赋予其无可替代的优势。
以往有人黑鹰装卸货物需要先停转旋翼,如今无人黑鹰悬停状态下就能卸载,效率翻倍。长续航能力使其能深入敌方火力覆盖区运送弹药、撤离伤员,还能充当无人机母机扫清障碍,战术灵活性远超传统装备。
再者,依托退役机体改造,比全新研发省去大笔资金,且备件能与现有黑鹰机队通用,无需重建保障体系。这种低成本和高功能改造,让美军能快速升级老旧机队,实现无人装备的规模化列装。
更重要的是,无人黑鹰无需搭载飞行员,可闯入核生化污染区、防空火力网等高危区域,大幅减少人员伤亡风险。再加上自主避障系统和机身优化带来的低可探测性,其被击落的概率显著降低,战场生存能力更强。
![]()
美国对老款黑鹰的升级改造引人注目,而中国的直-20已在陆、海、空三军全面列装,甚至亮相中埃联合训练现场,成为大国装备的名片。此次无人黑鹰的出现,能为直-20的改进提供诸多借鉴灵感。
无人黑鹰和直-20同属10吨级战术通用直升机,主打多场景适用,这种多功能定位让二者的改造需求高度重合。
再者,为兼顾可靠性和通用性,二者都采用双发动力、抗坠毁结构,机身经过加固处理,油箱也做了防漏设计。空间布局上均采用矮地板、大舱门设计,方便人员与物资进出。这种相近的设计思路,说明二者的研发需求具有共通性。
更关键的是,直-20的改装潜力巨大。美国能将老款黑鹰改成无人版,而直-20从陆军版到舰载版的改型速度快、效果好,有了这一基础,直-20推进无人化改造便具备了先天优势。
同时,直-20的技术模块化基础扎实,功能拓展空间比无人黑鹰更广阔,可针对性开发不同任务模块。比如挂载反坦克导弹、巡飞弹,或装载无人机,也能加装电子干扰吊舱,充当电子战飞机。舰载型直-20F可依托声呐等设备探测潜艇,若加装反舰导弹,还能打击军舰,完美适配南海维权、远海护航的需求。
更关键的是,直-20的无人化改造不会照搬美国思路,而是会结合中国军工需求定制优化。比如针对高原边境的高海拔环境,优化自主飞行功能。针对南海远海的盐雾环境,强化机身防腐蚀与长续航能力。
美国无人黑鹰的设计虽让人眼前一亮,但并不代表中国在直升机无人化领域落后。直-20若推进无人化改造,既有成熟的技术储备打底,又有明确的战场需求指引,再加上平台本身的优势加持,完全能走出一条后发先至的道路。
从直-20列装到衍生出多个型号,已充分证明中国自主装备的发展速度。相信用不了多久,国产无人直-20就会亮相,届时一登场,必然能带来比美国无人黑鹰更惊艳的表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