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炸开了锅:
有人说——中国不能拒绝蒙古稀土过境,理由是联合国《内陆国过境运输公约》。
听上去,好像只要蒙古出口,中国就必须“开门放行”。
可真是这么回事吗?
别急,我们拆开看:这事不只是运输问题,而是一场规则与利益的博弈。
![]()
一、蒙古稀土,凭什么让中国左右为难?
蒙古稀土这几年增长很猛:
储量:约320万吨,全球第七
2024年产量:2.5万吨,同比+38%
2030年预期:10万吨,占全球15%
问题是——蒙古没海,出口基本要靠中国或俄罗斯。
偏偏,美日正急着“去中国化”,盯上了蒙古:
美国给5亿美元贷款
日本投2.8亿美元建处理厂
目标很明确:资源走蒙古,不走中国。
而中国呢?
稀土产量全球第一(58%)
加工能力更是全球85%
话语权几乎一边倒
如果完全放行,等于替竞争对手修了条高速公路。
![]()
二、“联合国规定中国必须放行”?没那么简单!
很多人搬出《内陆国过境运输公约》,但里面有几个关键点必须搞清:
① 中国确实是签约国,公约说不得无故拖延。
② 但——涉及安全、环保、战略物资,中国可以提出“合理例外”。
③ 国际法不可能凌驾主权,中国完全可以制定过境门槛。
换句话说:
不是你想走就走,而是要合规才能走。
稀土运输涉及:
放射性风险
特殊溯源管理
战略物资管控
这些都能成为正当理由。
![]()
三、西方抢矿,中方更要未雨绸缪
2025年,美日动作频频:
美国把蒙古列入“印太矿产伙伴”
日本投钱建厂,想绕开中国链条
蒙古表面求合作,实际上也是在“测试”中国的态度。
比如今年初蒙古交通部长说过:
“我们计划60%稀土要走中国通道。”
听起来像依赖,但背后其实是筹码。
![]()
四、中国该怎么做?关键是“三板斧”
第一板斧:设门槛,守安全
环保、放射、资质审查,必须全合规才过境。
不是拒绝,而是“合规才能走”。
第二板斧:共建产业链,利益绑定
在蒙古搞初级加工,中方提供技术。
这样出口有增值,蒙古有税收就业,中国也能掌控环节。
第三板斧:写规则,抢话语权
中国已推动“亚洲矿产合作机制”,要主导稀土贸易新规则。
与其被美日拉规则,不如我们自己来定。
数据已经有了:
2025年一季度,蒙古通过中国出口稀土4850吨,同比+31%;
中方参与加工比例也升至25%。
这就是“开放+掌控”的平衡。
![]()
写在最后:大国选择,不是“要不要”,而是“怎么拿捏”
所谓的“蒙古过境问题”,其实是中国稀土战略的试金石。
一味死守,是自我封闭;
全盘放行,是拱手让人;
真正聪明的,是有条件开放,有节奏合作,有战略弹性。
就像蒙古官员自己说的:
“我们想合作,但理解中国必须守住底线。”
你怎么看?
中国该不该“松口”?
评论区见——咱们聊聊这场稀土博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