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由于近期公众号推送机制改变,欢迎您在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将保观设为“星标”,及时跟踪行业最新资讯
近日,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显示,委任那艳芳为公司执行董事及提名薪酬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成员。
目前公司执行董事共三名,包括董事长尹兆君,副董事长及总经理李可东,以及那艳芳。
资料显示,那艳芳1973年6月生,现年52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那艳芳长期任职最高人民检察院,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第十检察厅厅长等。
那艳芳的加盟也是对太平核心管理层的一次重要补充,实际上,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太平管理层核心岗位出现调整。
2024年12月18日,中国太平原董事长王思东到龄退休。公司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及总经理尹兆君获委任为公司董事长。今年1月,中国太平执行董事及副总经理李可东获委任为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李可东于1967年11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
这就意味着太平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就经历了将帅齐换,而在“尹李配”格局正式后,太平也开启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轮高管调整。
1
“将帅齐换”后,太平掀起人事变动“风暴”
据统计,集团及各子公司至少有15位高管履新,呈现出三大特点:
首先,集团层面强化风险管控。6月新设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职位,由罗朝晖出任;同时引入国寿系白凯担任副总经理,李伦兵出任纪检监察组组长。
其次,主要领导实行“双跨”任职。如尹兆君、李可东在今年上半年已分别兼任多家子公司董事长职务,体现集团强化战略协同的意图。再者,专业人才跨板块流动。除唐锡南外,太平财险助理总经理李伟3月调任太平科技临时负责人。
保观认为,太平如此密集的人事变动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对过去几年坍塌式腐败的一次“大换血”,作为一家中管金融企业,也是四大副部级央企保险公司之一,中国太平在2023-2024年间有大量原任、现任核心高管落马。其中包括:
2023年8月,太平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可于去年8月31日被通报落马。
2024年1月,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肖星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审查调查。同月,太平人寿深圳分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杜晋涛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4年7月,太平人寿副总经理兼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倪波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以上核心高管的落马也表明彼时太平内部反腐形势已经十分严峻,而在新任领导班子上任后,当务之急自然是“打扫干净屋子”。
其次,随着近几年来行业改革速度加快,同时AI等科技力量对行业产生深刻影响,太平管理层急需一批新鲜血液来应对行业的变化,如太平财险助理总经理李伟3月调任太平科技临时负责人,就显示出目前太平集团对于科技板块的重视。
那么在密集人事变动后,太平的最新业绩又如何呢?
2
上半年业绩以稳为主,
核心数据是否改善还需时间验证
根据最新公布的中报,太平今年上半年业绩期内保险服务收入559.64亿港元,同比增长0.2%;保险服务业绩123.16亿港元,同比增长9.5%;股东应占溢利净额(除税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达到67.6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每股基本盈利1.744 港元,同比增加0.206港元。
其中,太平人寿新业务价值(NBV)达到67.78亿港元,同比增长22.9%;太平人寿内涵价值2235.91亿港元,同比增长8.1%;产再险综合成本率为94.3%,同比优化1.5个百分点;期内人民币口径下净投资收益为4.6%。
纵观整份太平半年报,分红险的大幅度增长以及养老生态圈的稳步推进是最大的亮点。
分红险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太平人寿分红险在长险首年期交保费中占比87.1%;实现新业务价值61.81亿元,较去年同期重述同比增长22.8%。从全行业来看,平安人寿目前的分红险保费为499.2亿元,在已披露相关数据的上市保险公司中位列第一,而太平的分红险保费则是达到365.66亿元,其保费增速达到116.05%,位列已披露数据上市险企第一。因此在行业加速向分红险转型的背景下,太平今年上半年在分红险细分险种的表现走在了市场的前列。
![]()
其次,在医康养生态圈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国太平“自有+合作”康养社区达到77家,覆盖28省 63市,新增发放养老社区资格1.7万个。另外,中国太平还在推进居家养老业务试点,创新搭建旅居服务平台。从整体规划看,太平也已经形成了康养社区+居家养老+旅居平台的医康养生态圈建设,未来医康养业务有望带来更多业绩增量。
在金融科技生态圈建设方面,中国太平金融科技生态圈联盟理事单位增至20家,还联合金融科技联盟成员单位共建子实验室,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探索。
另外,由于太保中报披露的数据相对有限,部分保观此前跟踪的数据是否出现改善我们还未能得知。
如太平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太平人寿个人客户数量从2023年的1517.4万人锐减至2024年的1390.7万人,下降幅度高达8.35%;公司客户数量也从811家减少至804家。
而对于一个寿险公司来说,个人客户数量是最为核心的数据之一,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后续业务发展情况,对业绩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后续我们也会在太平更详细的财报中跟踪这一数据。
3
重要子公司半年度表现分化,
部分公司需尽快摆脱困境!
此外,太平旗下大家重要子公司表现出现分化。
其中太平财险上半年保险服务收入171.28亿港元,同比增长2.8%。原保费增长3.1%至193.38亿港元。除税后溢利为6.86亿港元,同比增长84.9%。综合成本率为95.5%。其业务结构出现一定优化,其中车险续保率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非车险原保费业务占比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
再来看太平养老,今年上半年太平养老实现保费收入35.75亿元,净利润为1.31亿元,去年同期的保费数据为48.08亿元,净利润为0.3亿元。
![]()
在经历了2021-2023年的保费“狂飙”后,太平养老的保费在2024年出现下滑,而今年上半年35.75亿元的保费表现也基本预示着今年全年的保费大概率也会较去年全年下滑。
政策面看,2023年年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养老保险公司应当主要经营与养老相关的业务,包括养老年金保险、商业养老金、养老基金管理等。若超出上述业务范围,需要在三年内(即2026年12月之前)整改,并完成“清零”。这也意味着在过去两年多中,专业养老公司正在经历一次重要转型。太平养老近两年保费下滑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面对下滑,太平养老在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聚焦养老主业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太平集团则在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中表示,“太平养老保险平稳开展团体员工福利保障业务转型,聚焦养老保险业务。”我们也期待太平养老能够尽快摆脱下跌趋势。
太平科技保险今年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0.67亿元,净亏损0.33亿元,其中保险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7.5%,亏损则是较去年同期的0.13亿元出现扩大,不难发现,今年上半年太平科技保险的业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化。
实际上,太平科技保险自从2018年1月获批开业以来,尽管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其发展仍面临诸多瓶颈,难以实现实质性突破。
![]()
特别是在净利润方面,自公司成立以来,太平科技保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七年间累计亏损4.31亿元。2021年亏损最为严重,达到1.27亿元,不过,此后三年亏损规模分别为0.47亿元、0.36亿元和0.28亿元。从今年半年报来看,全年亏损也是大概率事件。
尾言:总结来看,在经历了人事大换血和转型持续推进后,太平的业绩还是以稳为主,一定程度上开始摆脱前几年内部贪腐问题留下的“后遗症”。
另外分红险转型以及医康养生态圈的打造出现了一些亮点,而如客户数量等核心数据是否企稳则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同时,客户数的稳定性以及几家重要的子公司能否尽快摆脱下跌趋势,则是未来几年内太平经营的重要看点,我们也会持续进行关注。
![]()
保观知识星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