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寻福:在古厝与山水间,邂逅有福之州的烟火气
![]()
第一次到福州,是在暮春时节。刚出火车站,就被一阵带着茉莉花香的风裹住 —— 这座被称为 “有福之州” 的城市,没有一线城市的匆忙,却有着让人安心的烟火气。我用五天时间,逛遍了福州的著名景点,才发现这里的美,藏在三坊七巷的青石板路里,藏在鼓山的晨雾中,藏在西湖的荷风里,更藏在福州人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 的生活态度里。
清晨:三坊七巷的古厝与早餐香
![]()
福州的清晨,是从三坊七巷的烟火气开始的。六点半的南后街,还没迎来大批游客,只有本地老人提着菜篮子慢悠悠地走,早点铺的蒸笼冒着白汽,“锅边糊要不要?刚煮好的!” 巷口阿婆的吆喝声,瞬间唤醒了整条街。
![]()
我跟着阿婆走进巷子里的老店,点了一碗锅边糊,再配一根油饼。米浆在铁锅边烫成薄皮,卷进鲜美的虾汤里,撒上虾米、香菇、芹菜,一口下去,米香混着海鲜的鲜,暖得胃里发慌。油饼炸得金黄酥脆,咬开能看到里面的萝卜丝,咸香适口,是福州人最爱的早餐搭配。阿婆坐在我对面,一边剥虾一边说:“我们福州人,早餐就要吃点热乎的,不然一天都没精神。”
![]()
吃饱了,沿着南后街往三坊七巷深处走。青石板路被晨露打湿,踩上去有点滑,两旁的古厝大多是白墙黛瓦,门头房的 “马鞍墙” 翘角飞檐,像一只只展翅的蝴蝶。我走近 “林觉民故居”,这座晚清的宅院,木质门窗上还留着当年的雕花,客厅里的八仙桌、太师椅,仿佛还能看到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在此对坐的身影。后院的 “冰心文学馆” 里,陈列着冰心的手稿和照片,那句 “爱在左,同情在右” 的名言,刻在墙上,让人忍不住驻足沉思。
![]()
最惊喜的是发现了 “小黄楼”。这座藏在黄巷里的清代建筑,后院有座 “花厅园林”,太湖石堆叠的假山旁,一池清水倒映着亭台楼阁,几尾红鲤在水里游来游去。园林里的 “雪洞” 很特别,是用贝壳镶嵌的墙壁,阳光照上去,像撒了一层碎银。管理员说,以前这里是文人墨客聚会的地方,“你看这假山,每一块石头都有讲究,是福州园林的精华。”
![]()
离开三坊七巷时,晨雾已经散去,游客渐渐多了起来。我站在南后街的牌坊下,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忽然觉得,三坊七巷的魅力,不只是古厝的精致,更是这份 “活着” 的烟火气 —— 老人提着菜篮子走过,早点铺的香气弥漫,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打闹,这些日常,才是古厝真正的灵魂。
午后:鼓山的禅意与俯瞰福州城
![]()
午后一点,我坐公交去鼓山。车沿着盘山公路往上走,窗外的榕树越来越密,偶尔能看到山间的茶园,翠绿的茶树顺着山势铺展,像一块绿色的地毯。鼓山是福州的 “后花园”,不只是风景美,更藏着千年的禅意。
![]()
从山脚的 “鼓山十八景” 开始爬,石阶两旁的榕树遮天蔽日,树干上垂下来的气根像老人的胡须,有的已经扎进土里,长成了新的树干。走了大概半小时,遇到一位挑着担子的茶农,担子里装着刚采的茉莉花茶,“姑娘要不要尝尝?刚炒好的,香得很!” 他递来一小撮茶叶,我放在鼻尖闻了闻,浓郁的茉莉花香瞬间充满鼻腔,比香水还清爽。
![]()
继续往上走,就到了 “涌泉寺”。这座建于唐代的古寺,藏在鼓山的茂林修竹间,山门的 “涌泉寺” 匾额是康熙皇帝御笔题写的。走进寺内,庭院里的千年铁树格外显眼,树干粗壮得需要几个人合抱,据说已经活了一千多年。大雄宝殿内,香火袅袅,几位僧人正在诵经,声音低沉而悠扬,让人瞬间静了下来。
![]()
涌泉寺的 “藏经阁” 里,藏着许多珍贵的佛经,其中最有名的是明代的《永乐北藏》。管理员打开玻璃柜,泛黄的经书整齐地排列着,书页上的字迹依然清晰。“这些经书都是用宣纸写的,保存了几百年,还能完好无损,全靠鼓山的好气候。” 他说,鼓山常年云雾缭绕,湿度和温度都适合保存文物,“这就是大自然的馈赠。”
![]()
从涌泉寺出来,沿着 “鼓山古道” 往山顶走。古道两旁的摩崖石刻很多,有的是唐代的,有的是宋代的,字体各异,却都透着文人的风骨。最有名的是 “喝水岩”,传说当年朱熹来鼓山,看到泉水清澈,就蹲下来喝水,后人便在此刻了 “喝水岩” 三个字。我也学着朱熹的样子,用手捧起泉水喝了一口,清凉甘甜,瞬间驱散了爬山的疲惫。
![]()
登上鼓山山顶的 “瞭望台”,整个福州城尽收眼底。闽江像一条绿色的绸带,穿过城市,远处的高楼大厦与近处的古厝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现代与传统交融的画卷。午后的阳光洒在城市上空,金色的光芒笼罩着福州,让人忽然明白,为什么福州人说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 这样的山水,这样的城,谁能不爱呢?
傍晚:福州西湖的荷风与慢时光
![]()
傍晚五点,我来到福州西湖公园。这座比杭州西湖还早一百多年的公园,是福州人的 “心头好”。刚进公园,就闻到了淡淡的荷香,沿着湖边的步道走,大片的荷花在水面上绽放,粉色的花瓣像少女的脸颊,绿色的荷叶像撑开的伞,偶尔有蜻蜓停在荷叶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的诗意,在此刻变得无比真实。
![]()
我租了一艘小船,慢悠悠地在西湖里划。湖水清澈,能看到水下的水草和小鱼,岸边的柳树垂着枝条,随风轻轻摇曳,偶尔有柳叶落在船上,像一封来自春天的信。划到 “宛在堂” 附近时,看到几位老人在湖边钓鱼,鱼竿一动不动,他们却不急不躁,坐在小马扎上聊天,偶尔喝一口随身带的茉莉花茶,那份悠闲让人羡慕。
![]()
小船划到 “开化寺” 码头,我下船登上小岛。开化寺是西湖里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唐代,现在已经改成了茶馆。我找了个临湖的位置坐下,点了一壶茉莉花茶,茶博士用盖碗泡茶,动作娴熟,“我们福州的茉莉花茶,要‘七窨一提’,才能有这么浓的香气。” 他一边倒茶一边说,茶汤浅黄,入口清甜,茉莉花香在嘴里散开,让人回味无穷。
![]()
夕阳西下时,西湖的景色更美了。天空被染成了橙红色,湖面倒映着晚霞,像撒了一层金粉。岸边的路灯亮了起来,与天上的星星相互映衬,偶尔有情侣在湖边散步,手牵手,低声说着情话。我坐在茶馆里,看着眼前的美景,听着远处传来的闽剧唱腔,忽然觉得,福州的慢时光,才是最珍贵的 “福”—— 不用赶时间,不用追潮流,只需要静静地享受当下的美好。
夜晚:闽江夜游的灯火与江风
![]()
晚上七点,我登上了闽江夜游的游船。游船缓缓驶离码头,江风拂面,带着淡淡的水汽,远处的解放大桥亮着金色的灯光,像一条巨龙横跨在闽江上。两岸的高楼大厦上,灯光秀正在上演,福州的历史文化、山水风光,通过灯光一一展现,时而恢弘,时而柔美,让人目不暇接。
![]()
游船经过 “中洲岛” 时,岛上的欧式建筑亮着彩色的灯光,像一座童话城堡。导游说,中洲岛以前是个荒岛,现在变成了福州的 “不夜城”,有很多酒吧、餐厅,是年轻人夜生活的好去处。我看着岛上热闹的人群,听着传来的音乐声,忽然觉得,福州的夜晚,既有宁静的一面,也有热闹的一面,就像这座城市,既传统又现代。
![]()
游船行至 “闽江公园” 附近时,江面上出现了一群白鹭,它们在灯光下飞舞,像一个个白色的精灵。导游说,闽江的生态越来越好,现在每天都有白鹭来这里栖息,“这是福州人保护自然的成果,也是‘有福之州’的最好证明。”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