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步入“华韵承芳・非遗共赏——2025 全球妇女峰会女性主题特展” 展厅,46件非遗珍品在光影中铺展成幅幅文化长卷。联合国妇女署官员安娜・穆塔瓦蒂赞叹不已:“这些作品承载着丰富内涵,更凝聚着中国女性的文化自豪。”国际友人在这一刻一眼看出,女性始终是非遗传承最鲜活的载体,以坚韧与智慧书写着文明续章。
青春执笔续闺语
湖南永州江永县的女书园里,“90 后”女书传承人胡欣正握着学生的手书写斜菱形字符,柳叶般的字体引来阵阵惊叹。这场青春传承始于千禧年,12岁的她跟着母亲描摹文字时,才发现这不仅是书写,更藏着吟唱、刺绣、编织的完整文化密码。如今身为女书园馆长的她,已带动大姐、堂妹加入传承队伍。
![]()
她也利用小红书或者抖音平台作为传播窗口,粉丝点单的 “平安喜乐” 女书戒指,让闺中密语化作年轻人的情感寄托,配合纪录片《女书:潮起》与谭盾的交响乐巡演,女书技艺揭开神秘的面纱, 并传播到34个国家。
天籁传承六十秋
黔东南从江县小黄村的夜幕中,81岁的潘萨银花仍在传习所教孩子们唱侗族大歌。这位国家级传承人自18岁熟记370余首侗歌,至今义务传歌63年,培养弟子1300余人。“饭养身歌养心”是她的信条,从 “九朵小金花”随国家领导人出访,到“小黄十姐妹”斩获原生态唱法金奖,她的弟子们续写着“侗歌窝” 的传奇。
![]()
如今有500名经她调教的歌手在广州、上海等城市打“文化工”,22名小黄小学学生更在北京“一带一路”峰会唱响《阳雀歌》。10 岁的吴韩丽学歌三四年,稚嫩的声音里满是憧憬:“要唱到全世界,让更多人懂侗歌的魅力。”2009年侗歌入选世界非遗时,潘萨银花的热泪里,藏着一位女歌师六十载的坚守与荣光。
经纬织就新生机
广西靖西壮锦厂的织机前,56岁的李村灵指尖翻飞,这位壮锦技艺传承人见证过行业兴衰:上世纪80年代厂房门庭若市,却在产业转型的冲击下陷入后继乏人的困境。“织锦耗时费力,纹样复杂时一天仅织10厘米”,她深知唯有创新能让千年“天纹之页”重生。
![]()
2010年起,李村灵改造出宽幅织机,将分段织造变为一次成型,又联合设计师开发装饰画、布偶等 98 款获奖产品,远销美、日等国。通过专业设计师的巧手,让壮锦从“墙上艺术品”变“流动的时尚”。作为就业帮扶车间,工厂已带动500余名妇女就业,人均月增收千元,让古老技艺成为脱贫利器。
绣针绘就文明桥
全球妇女峰会的特展上,湘绣《千里江山图》与苏绣“春意太湖”引得外宾驻足。国家级传承人江再红耗时2000多天,以“满绣”工艺用桑蚕丝再现古画气韵;姚惠芬则向吉尔吉斯斯坦嘉宾解读苏绣针法,让“太湖春色”成为文化共鸣的纽带。这些作品恰如蒙曼所言:“非遗展现女性力量,更引领包容共生的未来。”
![]()
2025全球妇女峰会展厅里的非遗珍品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女性联结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的证明。诚如所见,女性力量早已融入非遗的肌理,让民族的智慧成为世界的财富,在文明互鉴中绽放永恒光彩。
本文为掌上非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