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曾经有段时间,也就是在毕业两三年,手里有了一笔小小的存款之后,我的心态悄然起变。
那时,我特瞧不上一万块钱。
尽管当时的月薪还远达不到一万块,但账户里躺着的那点储蓄,莫名给了我一种财务上的错觉。
我总觉得一万块这个数字,太小了,太慢了。
一万块,在大城市换不来一平米的房子,买不了一台像样的车,支付不起一笔彩礼,甚至都不够一趟长途旅行的费用。
现在来看,我那会对金钱完全没有概念,过度沉浸在短视频构建的「消费叙事」里,让我对数字失去了敏感,继而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我总觉得,想要的东西很贵,自己的钱又太少,如何找到二者之间的通路,我却毫无头绪。
于是每天就被欲望那样吊着,既不能心安理得地仰望星空,也不能心无旁骛地脚踏实地。
对金钱急欲外溢,对生活浑浑噩噩,差不多就是我当时的状态。
02
这种状态下,人很容易犯错。
我犯的第一个错,就是彻底放弃了财务管理,因为没有很强的消费欲望,我便开始疯狂向外借钱。
那几年,但凡朋友开口,我基本都是来者不拒,少则三五千,多则一两万,看着卡里钱越来越少,我非但不紧张,反而有种荒谬的优越感,好像自己对钱不在乎。
直到有一天,父亲打来电话,问我能不能先借他一万块钱,他想去医院看病,我突然慌了,像个平常没好好复习然后突然接到考试通知的学生。
左拼右凑,终是给父亲转了过去。
事后反思,假如当时拿不出那一万块会怎样呢?也许父亲就要求助于姐姐,可她们负担一个比一个重,万一也拿不出来呢?
以父亲的脾性,如果他没有从我们姐弟几人这里获得帮助,那么他宁愿硬抗,也绝不会向其他人开口借钱。
最后,他的病就很有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联想起母亲当年的生病经历,不禁吓得我一身冷汗。
03
如果说父亲生病,让我对金钱有了一定的敬畏,那么失业则是让我对金钱有了全新的认知。
失业后,我从城市回到农村,在农村生活的一两个月时间里,我与真实的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亲密接触,整个人就像从漂浮的云端,踩到了结实的土地上。
之前那种虚无缥缈的焦虑,在真实的生活面前,一下子变得清晰且具体。
也正是在农村老家生活的那段时间,我对一万块的威力有更深刻的感触。
二姑剪一天辣椒,只能挣20元。
二娘捆一天蔬菜,只能挣50元。
一个在拖把厂流水线工作12小时的工人,一天只能挣130元。
一个在镇里超市上班的妇女,一月只能挣1500元。
一万元,他们很多人几个月甚至一年都赚不到,而我竟认为一万块不值一提,我把这些故事一一记录下来,在书写的过程中,我渐渐觉得惭愧,甚至感到无地自容。
我发现,不是一万块没有用,而是同样作为普通人,我根本没有轻视的资格。
一万块在有些人眼里,可能就是一顿商务宴请,一张跨洋机票,或者一套化妆品。
可对一个普通家庭而言,它可以是孩子的学费,是来年的种子、化肥、灌溉、收割的费用。
一万块,维系着一个家庭的运转,承载着底层人对生活的希望。
04
过去三个月,我总共花了不到6000元。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用在人情往来上,即便如此,平均下来一月只花了不到2000元。
这就意味着,曾经被我看不起的一万元,足以支撑我在老家生活小半年,足以让我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获得一段珍贵的喘息时间。
现在愈发明白,我们不必把金钱当成衡量个体价值的唯一标准,但必须看到它在现实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为不管是一万块,还是更小的金额,在不同人那里,它们的威力不尽相同。
我们不能咋舌于那些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而对那些填满平凡日常的微小金额视而不见。
这笔钱背后,有可能站着凌晨四点扫街的环卫工人,背着孩子送外卖的单亲妈妈,刚踏上社会的年轻打工人……
当然有人会说,你凭什么要求别人共情弱者,索要同情是一种道德绑架。
的确,我们不能要求大家对一个陌生人的苦难感同身受,但我们可以呼吁大家尊重他人的劳动付出,尊重每一笔看似微不足道的收入。
因为你所瞧不起的每一笔钱背后,都藏着一个生命的尊严。
学会对金钱敬畏,就是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开始。
最后想说:“当知足凌驾于欲望之上,幸福将贯穿一生。”
钱永远是赚不完的,与其在欲望的漩涡里疲于奔命,不如在简朴的生活里找回自己。
愿我们都能过上不为钱财所困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