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前言:
最近中美之间的大豆买卖闹得沸沸扬扬,特朗普在网上放狠话,说中国不买美国大豆是“经济敌对”,还威胁要切断从中国进口食用油,这话听起来挺唬人,但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美国这招着实不太高明。
![]()
特朗普的威胁:听起来狠,实则自损八百
10月14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指责中国“故意不买”美国大豆,并扬言要采取报复措施,包括停止进口中国生产的食用油,这话乍一听倒挺吓人,但细想却漏洞百出。
首先,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所谓“食用油”,其实主要是餐饮废油回收加工的产物,俗称“地沟油”,这些废油在美国被用作生物柴油原料,属于环保产业的范畴。
数据显示,2024年1-8月进口量已超68万吨,占美总进口量的一半以上,若是真切断这条供应链,美国的生物柴油产业将面临原料短缺,环保目标也要受影响。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特朗普这番狠话正好赶在美国大豆收获季,眼下美国豆农正为销路发愁,总统不来帮忙拓展市场,反而要断掉现有的贸易渠道,这操作着实让人看不懂。
![]()
中国早有准备:多元化布局见成效
面对美国的威胁,中国显得从容不迫,这种底气来自早已实施的进口多元化战略。
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 - 9月,美国运粮船于中国主要港口的靠岸频次锐减56%,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美船队显著增多,每月约40余艘来自巴西、阿根廷等国的粮船靠港,其中九成装载的都是大豆。
这种转变不是临时起意,而是长期布局的结果,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农产品进口渠道多元化,与南美国家建立稳固的贸易关系,如今看来,这套“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正好在贸易摩擦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美国豆农的困境:找遍东南亚,难替代中国市场
![]()
特朗普的言论在美国农业州引发担忧,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约2200万吨大豆,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这样的大客户,可不是随便就能找到替代的,有些美国豆农尝试开拓越南、菲律宾等新市场,但效果有限。
一位豆农坦言:“这些市场容量有限,根本无法消化原本销往中国的巨大产量。”据美国大豆协会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豆农对市场前景持悲观态度。他们担忧市场变数,对未来走向难以乐观。
贸易战的真相:相互依存下的博弈
![]()
这场大豆争端反映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既竞争又依存,美国需要中国的市场,中国也需要美国的农产品,但这种需要不是绝对的。
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国内大豆种植,自给率稳步提升,同时也开拓了巴西、阿根廷等新兴供应国,这些举措让中国在大豆贸易中拥有了更多选择权和话语权。
反观美国,虽然也想开拓新市场,但像中国这样规模的市场实在难找,更重要的是,美国生物柴油产业对中国废食用油形成了依赖,真要“断油”,先受伤的可能是美国自己的环保产业。
结语
这场大豆战争给我们三点启示:一是贸易争端中没有绝对的赢家,二是多元化布局才是应对风险的王牌,三是威胁解决不了问题。
特朗普的强硬言辞,实际上暴露了美国在贸易博弈中的短板。于中国而言,秉持开放合作理念、推动供应链多元化,才是应对贸易摩擦的根本良策,毕竟,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渠道多元,不怕断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