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13日,《险企高参》注意到,前海财险公司架构发生较大规模调整:由原来的16个部门调整至12个部门。
该司人事架构调整也在进行中。年中,总经理李功霓辞任,随后唯一副总经理李玮玮亦出走,该司高级管理人员缩减至四人。下半年高管陆续补位,新增副总经理曹建军、董事会秘书崔咏灿、总经理助理王书波3人。
16个部门整合至12个
股权拍卖又被叫停
10月13日《险企高参》注意到,前海财险公司部门设置大调整:由原来的16个部门调整至12个部门。本次调整可总结归纳为合并、更名两类。
![]()
左图为旧版 右图为新版
《险企高参》观察发现,这次前海财险的组织架构变革过程中,既有对细分业务部门的化繁为简,也有对功能部门的合并以及后台部门的更名。
过去的16个部门当中:公司业务部、车险业务部、非车险业务部、健康险业务部四个部门已不复存在,一个新的部门——“产品管理运营中心”成立。比较明显的是,再保险部与精算部合并为“精算再保部”。
另外,四个部门更名:人力资源部变为人事行政部、理赔客服部变为理赔客服中心、财务企划部变为计划财务部、办公室更名为战略企划部。
诚然,部门数量从16个减至12个,可以减少跨部门沟通、协调和审批,内部决策链条缩短,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会更快。同时,推动公司对原有各部门的零散流程进行梳理和重构,建立统一、标准的作业流程,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有助于将公司管理重心从日常运营提升到长期战略规划和精细化管理上。
然而,组织改革的背后,前海财险仍面临股东层面的持续动荡。截至目前,前海财险57.9%的股权冻结,围绕股东股权的处置过程亦是艰难。就在10月11日,前海财险发布公告,原计划在阿里资产进行的关于股东深圳钜盛华所持其20%股权的司法拍卖,因相关执行异议案件已复议至高级人民法院,现再次中止。这已是该笔股权拍卖在三个月内第二次被叫停。
![]()
下半年获批3位高管,2位有宝能背景
面对内外多重压力,前海财险在高管层面也展开新一轮布局。该司陆续获批三位高级管理人员,包括副总经理曹建军、董事会秘书崔咏灿和总经理助理王书波。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曹建军与崔咏灿均有“宝能系”背景。
曹建军1969年11月出生,博士学历。先后任职中建总公司第六工程局、天津市政府交通口岸管理委员会、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及天津市滨海新区投资促进局。2018年进入宝能投资集团,任职投资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总经理,2023年已出任宝能投资集团副总裁。2025年8月8日,深圳市金融监管局正式核准曹建军出任前海财险副总经理一职。
崔咏灿1984年出生,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学位。公开信息显示,崔咏灿曾在33家企业任职,涉及“宝能系”多个核心板块——从深圳总部到芜湖、桂林等区域公司,涵盖地产开发、文化娱乐、医疗教育投资等领域。是“宝能系”资本板块核心人物之一。2023年加盟前海财险,2025年7月31日获批担任前海财险董事会秘书。
与前二人不同,王书波加入前海财险工作近10年。资料显示,王书波1969年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2016年加盟前海财险,2025年8月29日,深圳金融监管局核准王书波前海财险总经理助理的任职资格。
截至目前,前海财险领导班子分别为董事长霍建梅,副总经理曹建军,董事会秘书崔咏灿,总经理助理王书波,审计责任人王占军,合规负责人、首席风险官胡晟,总精算师楠笛7人。
![]()
然而总经理职位目前仍然空缺。6月13日李功霓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由董事长霍建梅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值得一提的是,李功霓在前海财险任职期间,因公司财务数据不真实、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的人员、违规投资不动产、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费率等问题,李功霓被深圳金融监管局警告并罚款6万元。
上半年亏损0.51亿元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即将踩红线
尽管前海财险在组织与人事层面积极调整,但其经营基本面仍面临不小挑战。2025年上半年,前海财险保险业务收入、净利润、总资产等核心指标全线下滑,更严重的是,该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逼近监管红线。
2025年上半年,前海财险保险业务收入为6.06亿元,同比下降20.99%。净利润亏0.51亿元,同比亏损扩大。总资产31.78亿元,较年初下降1.39%。净资产为2.14亿元,较年初下降18%。投资收益率为1.68%,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8%。综合成本率高达244.05%,环比增加超过40个百分点。
偿付能力方面,二季度末前海财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00.84%。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最低要求为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最低要求为100%。前海财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即将踩到红线。并且该司预测下一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将下降至85.88%。由于种种不利,该司评级也比较低,最新风险综合评级均为C。
纵观前海财险成立八年来的业绩轨迹,其发展路径始终充满波折。
自2016年10月成立以来,前海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年年攀高,在2019年达到高峰,随后开始降低,进入波动阶段。2017年至2024年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0.24亿元、15.42亿元、22.66亿元、21.31亿元、19.39亿元、14.43亿元、15.64亿元、15.25亿元。
净利润上,仅2022年为正,其余年份均为亏损,截至2024年已累计亏损约7.8亿元。具体来看,2017年至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32亿元、-2.21亿元、-1.25亿元、-1.25亿元、-0.14亿元、0.31亿元、-0.89亿元、-1.04亿元。
![]()
投资收益率偏低,综合成本率偏高,等多方面原因致使前海财险多年亏损。作为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前海财险的投资收益表现并不出众,2024年下半年以来,前海财险在权益市场回暖的背景下,第四季度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均为负值。但是在2022年时,前海财险年度累计投资收益率达到3.7%,可在同期财险行业中排到中上水平。
![]()
综合成本率方面则是多个季度高于100%,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综合成本率破260%,实属业内罕见。与之对应的是承保利润难以为正,2024年年报显示,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五位的险种全部处于承保利润为负的状态,分别是机动车车辆保险-0.33亿元、责任险-0.76亿元、其他保险-0.1亿元、意外险-0.06亿元、企业财产险-0.14亿元。
![]()
来源:险企高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