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马克龙的处境堪称“内外交困”联合国大会前后的一系列事件,既暴露了他在国际舞台上的尴尬地位,也折射出法国国内政坛的深层分裂。
从被纽约警方临时拦截车队,到国内支持率跌至15%,这位法国总统正试图在多重压力下寻找突围路径,但其每一步动作都显得步履维艰。
9月22日,马克龙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一决定直接引发以色列方面的不满。
次日当他的车队前往法国驻纽约领事馆时,却被纽约警方临时拦停,原因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车队即将途经该路段,警方需临时封锁道路。
![]()
在国际外交场合,国家领导人车队的通行优先级往往与国家影响力及双边关系挂钩,纽约警方的这一安排,在外交礼仪层面已构成对法国的不尊重。
马克龙当即意识到,这大概率是以色列对他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报复,毕竟纽约城区道路众多,双方车队路线巧合到“精准冲突”的可能性极低,其背后的刻意为之不言而喻。
面对镜头,马克龙只能维持总统体面,他拿出手机向内塔尼亚胡致电沟通,却未能改变局面,最终只能在安保人员护送下步行前往领事馆。
途中有民众上前与其合影,甚至有人突然亲吻他的额头,让安保人员瞬间紧张,而马克龙只能强作镇定表示“无碍”。
这场“步行外交”的尴尬,被外界解读为法国国际影响力下滑的缩影,若放在法国国力鼎盛时期,这样的外交轻慢几乎不可能发生。
![]()
更让马克龙难堪的是,此类国际受辱并非个例。此前美国右翼女网红曾造谣称,马克龙的妻子是其父亲做变性手术后所扮,这一荒诞谣言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
马克龙专程赴美国起诉该网红,试图维护声誉,却忽略了右翼联盟“零成本造谣”的底层逻辑:他们本就不在乎谣言真伪,只需通过“法国总统起诉平民”的话题炒作热度,进而收割政治筹码。
![]()
果不其然,该网红借“被法国总统起诉”一事大肆宣传,热度再攀新高,而美国法院甚至暗示马克龙需提交“妻子性别证明”,让这场维权彻底沦为国际笑柄。
回到国内,马克龙的处境同样不容乐观。9月与泽连斯基会晤时,对方开口便调侃他“是否又因堵车迟到”,言语间的轻慢毫不掩饰;英国《每日邮报》更是汇总了他任内的“囧事”。
![]()
2021年巡视时被选民打脸痛骂、2022年访问越南时被妻子在飞机舱门口打脸、推广法国美食时被扔鸡蛋、在巴黎市场被扔西红柿、与普京会晤时因拒绝做核酸被安排在超长桌子两端……这些事件被外媒反复渲染,让法国的大国形象持续受损。
而真正的危机在于国内政治的分裂与支持率的崩塌。最新民调显示,马克龙的支持率仅为15%,不支持率高达78%,较9月初的20%进一步下滑。
![]()
此前他提名的总理博尔内因未能推动2026年预算草案,被不信任动议弹劾下台,随后他跳过议会协商,直接任命国防部长勒克尔尼为新总理。
这位被曝与马克龙“近乎超越友谊”的亲信,曾在凌晨3点与马克龙共饮威士忌,还一同前往布雷冈松堡度假,其任命被反对党质疑为“任人唯亲”。
勒克尔尼上任后,试图通过“妥协”换取支持:计划取消前政府成员的终身福利(2024年法国为前总理、前部长发放福利耗资近440万欧元),将赤字目标从GDP的4.6%温和调整至4.8%,甚至恢复此前取消的假期。
但这种妥协并未换来反对党认可:社会党明确要求暂停马克龙的养老金改革,这是马克龙任内为数不多的核心政绩,被他视为“红线”,绝无退让可能;
极右翼领袖勒庞则直接提议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且61%的法国受访者支持这一主张。更棘手的是经济压力。
截至2025年9月,法国政府公共债务已飙升至4万亿美元,若无法在11月中旬前通过预算草案,政府将面临停摆风险。
![]()
勒克尔尼拒绝向富人加税(富人阶层是马克龙政党的重要资金来源),只能将削减预算的压力转移至普通民众,这直接引发工党号召的罢工潮。
官方统计有50万人参与,而工党声称超过100万人,甚至雇主协会也组织抗议,让法国陷入“全民抗议”的混乱。
![]()
面对内外困局,马克龙试图在联合国舞台上“强硬突围”:他公开反驳内塔尼亚胡对联合国的批评,直言“世界需要多边主义,而非少数人掌控规则”,暗指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的“自私政策。
会晤中他坚持要求以色列停火、允许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并警告以色列”关闭法国驻耶路撒冷领事馆将承担严重后果“;同时他还向伊朗施压,要求释放法国公民、开放核设施接受检查,摆出”全球领导者“的姿态。
![]()
法国媒体对此欢呼,称马克龙”填补了美国留下的全球责任空白“,但这种”强硬“更像是一种政治表演,他敏锐察觉到美国因支持以色列陷入孤立,试图借机提升法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同时转移国内矛盾。
然而国际舞台的”高调“难以掩盖国内的根基动摇:勒克尔尼至今未能组建完整政府,预算草案仍无着落,反对党的不信任动议随时可能再次启动,而法国社会的怒气正通过罢工与抗议持续释放。
从本质来看,马克龙的困境是法国”大国野心“与”现实实力“失衡的缩影:国际上,法国的影响力已不足以支撑其在中东、北美等地的外交诉求;
国内议会三足鼎立的格局让政府决策寸步难行,经济衰退与福利压力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他的突围尝试能否奏效,取决于能否在”维护核心政绩“与”妥协反对派“之间找到微妙平衡,但就目前来看,这场博弈的天平,正持续向”失败”倾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