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被困长春数日后,曾泽生率部起义。听完第五条要求后,他皱眉:不同意!77年前,长春飘着深秋的寒风,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站在寒风里,而那些跟随着他出生入死的战士们正冻得瑟瑟发抖。
有些将士们饿得嘴唇发白,城里的树根都要被他们挖光了。“要不咱们突围吧,至少还能有条活路。”曾泽深听闻后摇了摇头。
突围虽是一步险棋,但谁提供后续的物资呢?周围都是东北野战军,仅凭他率领的万人部队,突围成功概率又有多大啊。
思来想去,曾泽生放下枪杆,选择率部起义。面对接连五个条件后,他却甩袖子不干了:“这是让我背信弃义,我很难接受!”到底是啥样的要求?为何他听闻后脸色大变?
说起曾泽生,大家只知道他是云南军的统帅,却不知道他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正规军。抗日战争时期,凭借着英勇善战的本领,带着部队打胜仗,还成了团长。
1948年,带着部队在云南打仗的曾泽生却突然接到了来自南京的一通电话。“带着第60军去东北,东北战场上很缺人!”对方说完后,便匆匆忙忙挂断电话。
彼时的他还不知道东北战场的形势,还以为这是“南京”看重他。直到他率领部队登上了这片黑土地,他才知道东北和云南地形不同,这次很有可能是用身体补坑的。
9月12日,两军发生正面交锋,东北野战军死守在长春城外,防止粮草进入城中。此时,城中的数10万名士兵还要吃喝,马儿还要吃草。短短一个月,城中的粮草不足100吨。
将士们吃不饱饭,连拿枪的力气都没有,更别提冲锋陷阵。打仗时间线拉长,绝对不利于城中的将士们活下去。曾泽生陷入两难境地,起义还是突围呢?
起义的话,好好和东北野战军谈条件,城中的10万将士有可能都活下来。突围的话,连枪都拿不稳的将士靠着肉搏,这现实吗?于是,曾泽生和东北野战军站在了谈判桌的两边,势必要保住第60军将士们的安全。
接着,东北野战军直接提出5点要求。①:10月17号凌晨前准备起义;②:我方无缝接管城东的管辖权;③:要接受组织的改编或重组,无需担心后期粮草;④:配合后续的长春解放工作。
曾泽生听完前四条后,面容平静,还同意地点了点头。可他听到第五条要求后,手里的杯子重重一摔,脸色变得很难看。“我不答应最后一条!”他怒吼着,甚至身体都有些被气得站不稳了。
第五条看似轻松,实则是让他在背后捅刀。无论是重兵的李鸿率领的新七军,还是郑洞国领导的兵团部,他都是下不去手的。一个与他私交甚好,一个身体还差,此时让他突然搞突袭,他实在做不到。
可起义的消息不胫而走,队伍内部也有了两种声音。第一种声音是军官叛变是大忌,很有可能没命了。第二种声音是队伍必须要懂得变通,士兵们活下去才有新机会。
整日被两种声音夹杂着,曾泽生还试着劝郑洞国跟着他一起起义。对方却皱着眉头:“我跟着你起义,那就是叛徒,万一失败了,我的家人怎么办?”此话一出,曾泽生也明白了对方的担忧,并没有继续劝诫。
后来,长春解放,曾泽生为了保全自己,主动请缨去朝鲜战场。反观他从滇军将领到起义先锋将士,无一不在展示着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艰难选择。好在曾泽生有骨气,有魄力,起义成功,为长春成功解放创造了条件。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