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她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1年,晚年与主席同月同日离世,一生未婚

0
分享至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前言

或许现在的新一代都不认识王海容,但是这位的成就并不算默默无闻。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只要打开报纸、打开电视,都能够看到王海容的身影。

王海容是中国外交界的五朵金花之一,不过她身上最引人瞩目的标签还是“毛主席的表侄孙女”。

然而,这位36岁就凭借着自己强劲的实力成为外交部副部长的女士,同样用实力打碎了偏见。

尼克松访华、重返联合国,王海容都全程参与其中。



外交前的坎坷经历

2017年9月9日这一天,当毛主席逝世41周年的钟声响起,王海容静静地闭上了眼睛,仿佛她已经选好了要在这一天离开。

这一天,著名外交家王海容女士逝世的消息迅速飞到了外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王海容晚年生活在一套老房子里,生活在胡同里,有着一架子书,有着惬意的宁静。

她这一生从未嫁人,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祖国的事业中,并且甘之如饴。

王海容的人生经历也称得上是一个传奇。



1957年,王海容高考失利,家人劝说她再复读一年重新高考,她很快就拒绝了。

王海容转头就扎进了一家化工厂,开始当起了学徒,这一干就是好几年。

这无疑是她家庭里的另类,她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是著名的教育家王季范,父亲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就这样,王海容在化工厂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俄语,她说,学不好不代表学不会。

在那个时代,别说高中生了,连初中生也都是知识分子,都是货真价实的人才。



像王海容这样来到车间里做工的知识分子还是很特殊的,有人会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了,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

于是,针对这样的状况,《中国青年报》决定找到一个人来做榜样进行宣传。

恰好,王海容十分符合他们的要求,要家世有家世、要学历有学历,并且还在化工厂扎根一线工作了3年。

他们找到了王海容,请她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的经历。

王海容得知事情缘由之后,认认真真的思考起来,决定题目就叫《我的经验》。



写完后,她心里还是很紧张,就想让毛主席先检查一遍,毕竟这是要发到大报纸上的。

毛主席很乐意帮助她,还亲自提笔给她做了修改,还加了编者按。

这篇文章发布后没多久,毛主席就找她进行了谈话。

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王海容辞去了化工厂的工作,重新参加了高考。



最终,王海容考上了北京师范学院的俄语系。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世界格局依然发生变化,也是这一年,王海容毕业了。

此时,毛主席又给了她一个建议,现在世界都在看中国了,为什么不去学点英语呢。

于是,王海容又去北外开始学习英语,三年以后,她成功学习了英语,甚至自学了法语、德语。



进入外交部,开启璀璨事业

后来,周总理曾看过王海容写的材料,认为这个女孩语言能力很强,言语间也不浮躁,觉得这个女孩不简单。

1965年,王海容经过推荐进入了外交部工作,最开始干着档案翻译、文件收发等基础工作。

但是她毕业之后就进入外交部,不可避免的被其他人讨论,觉得她就是靠着毛主席的关系才进来的。

王海容的祖父王季范是毛主席的表兄,也是湖南著名的教育家、老前辈,也算是毛主席的老师。



王海容的父亲王德恒,在毛泽民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牺牲了。

但是王海容并没有自傲自大,就这样工作了四年多。

有一位老干部曾说过,她看文件并不是看热闹,而是看方向。

直到1970年夏天,王海容事业上的转折出现了,它被任命为礼宾司的负责人,次年就成为了礼宾司的副司长。

从此以后,王海容极强的工作能力被更多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有的质疑都再也说不出口。



接待阿拉伯外宾的时候,她会研究《伊斯兰礼仪指南》,细节到连每一张座椅的间距都要经过尺子的严密测量。

接待埃及代表团的时候,王海容被大大称赞是“懂得麦加朝向的女士”。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来宾,王海容对于来访人员的禁忌与习惯都力求做到了如指掌。

在礼宾司,她经受了上百场的外事活动,达到了恐怖的零失误。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王海容负责了美方随行人员的生活安排和保密衔接。



为了完美完成任务,王海容提前了一个月就把这些先遣人员的饮食习惯甚至宗教禁忌给背熟了,甚至连客房里《圣经》的摆放角度都是有讲究的。

等基辛格离开北京前一天,美方的安保人员忍不住感叹道,与王小姐合作,比在巴黎谈判还放心。

1972年,我国迎来了重大的外交事件,尼克松访华。

这场世界瞩目的外交事件,王海容更是全程参与其中,机场迎接、国宴座次、出发杭州上海。

当时她已经是礼宾司的骨干人员,每天紧张的只能睡3个小时,与同事既要精准翻译各种文件,也要完美做好每个接待环节。



这一次,美方人员同样发出感叹,这个女孩既冷静又专业,不像是一个年轻人。

这场外交成功结束后,她的任命书就迅速到来了。

1974年,王海容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这一年,她才36岁,是新中国最年轻的副部长之一。

不仅如此,早在1966年,王海容就频繁出入中南海,活跃在毛主席身边,成为了毛主席与外交部之间的“传话筒”。

直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王海容的“黄金时代”也随之结束了。



结语

王海容这一生没有结婚,自然也没有子女,但是退休后的她并不孤单。

历史档案里很难找到她的回忆录,她也不喜欢采访,她曾说过,我做的那些事,都是我应该做的。

她与毛主席逝世在同一天,悄悄地退出了世界的舞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寒士之言本尊 incentive-icons
寒士之言本尊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378文章数 77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