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医院“遭了殃”,不少医院被勒令停业,医生护士遭重罚,原因是有人深夜突袭查岗“抓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近日,江苏一家乡镇卫生院,被人半夜发现有两个病人不在病床上,回家睡觉去了。
![]()
结果呢?
一纸罚单下来:两个病人算“挂床”,住院费不报销,对医院罚款6000元,下个月开始,直接不准收治住院病人一个月。
卫生院院长在职工大会上气得大发雷霆,这火气总得有地方撒吧?
于是,床位医生被扣1000块,夜班的医生护士各扣500块。
![]()
医生只得苦笑:“我们卫生院发基本工资都困难,这下更是雪上加霜了。”
几乎与此同时,山西一家医院也因为几个老病号觉得病快好了,晚上就溜回家吃饭洗澡,结果被突击检查抓个正着。
![]()
医院领导拼命解释,说这都是真实病人,不是骗保的“挂床”,只是管得松了点。
可检查人员只认一个死理:人不在,就是挂床。病快好了为什么还住院?有骗保嫌疑。
最后,罚了医院几万块。
原来,这些深夜突袭查岗“抓人”的人是各地医保局或医保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是遵照国家医保局9月25日发文要求,统一开展全国性“百日行动”严查挂床住院的。结果行动一开始,各地医院立马“鸡飞狗跳”了。
![]()
“挂床住院”说白了就是“假住院”,比如病人只白天来输液、晚上回家,或者住院期间没接受实质治疗却照样产生费用报销,本质是套取大家的“救命钱”。而医保部门的认定标准很明确:住院期间任一时间段不在医院接受系统治疗,就可能被算成挂床。
![]()
很多人觉得“住院就是白天治病,晚上回家睡个舒服觉,没什么大不了”,但在医保部门眼里,这很可能被认定为“挂床住院”,属于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性质可轻可重。
有人吐槽:“病人自己想回家,关医生啥事?”但医保部门不管这些,只要检查时人不在,直接算“挂床住院”。有些医院无奈只得“甩锅”给医生和护士——河北某医院科主任放话:“谁的病人谁负责,被抓了科室不兜底!”
不少医生于是喊冤:“我们又不是看门的!”
四川一位医生吐槽:“除非是危重病人,不然谁愿意待在医院?慢病患者打完针就想回家,我们劝不住啊!”“医院不是监狱,医生没有执法权,怎么来约束病人呢?”“签个保证书,警告一下,有些患者也不听,除非是手术病人、危重病人才会老老实实待在医院。”
![]()
山东一位卫生院领导也无奈:“小病号回家睡觉,真出不了大事,可医保不认啊!”
不过,“挂床住院”真的还出过大事。
山东一病人术后回家睡,结果肺栓塞死了,法院判医院赔82万,理由是“没充分告知风险”。
上海一病人偷偷回家高烧休克,医院被罚巨款,就因为没装门禁系统。
一名心脏支架手术后的患者擅自离院回家,第二天凌晨突发疾病死亡,法院判决医院承担次要责任,赔偿家属17万余元。
还有更吓人的,广东有家医院,默许病人白天来输液晚上回家,结果一年下来被查出骗保两千多万,十几个医生护士直接被判了刑,主治医生的饭碗也丢了。
可是,医护人员的主要职责是治病救人,现在却要分出大量精力去“看管”病人,生怕他们跑了。这听起来,像不像监狱里的狱警?
![]()
很多时候,尤其是在县城的小医院,住的都是些小毛病,打完点滴就想回家,家里舒服,这本是人之常情。
可现在,这种人之常情,成了悬在医护人员头顶的一把利剑。
不让病人回家,病人不理解,觉得医院不近人情,甚至发生冲突;让病人回家,一旦被查到就是巨额罚款,一旦出了事就是天价赔偿和法律纠纷。
无论怎么选,医护人员都可能成为最终的承担者。
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矛盾。一方面,医保基金是大家的“救命钱”,必须严格监管,防止被“挂床住院”这类行为套取、浪费,这一点毋庸置疑。另一方面,现行的住院管理模式,对于一些病情稳定、仅需间断治疗的“轻症”患者来说,确实显得有些僵化和不近人情。他们既需要医保报销,又渴望家庭的舒适,这种矛盾心理,催生了“白天住院,晚上回家”的灰色地带。
![]()
如今,严查“挂床住院”行动似乎促成了一个死循环。医保局拿着放大镜,天天找“假病人”;医院怕被罚,就把医生护士变成了“狱警”;医生护士夹在中间,一边要跟病人斗智斗勇,一边还得提心吊胆怕被罚。而那些只是想回家舒坦一晚的病人,稀里糊涂就成了引爆这串鞭炮的火星儿。
一个旨在保障医保基金安全的规则,在基层执行的过程中,正在异化成一种对医护人员的苛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它用一个冰冷的“在或不在”的结果,去衡量一个复杂的、充满人情世故的医疗过程。
这种“一刀切”的严格检查,究竟是杜绝骗保的必要之举,还是正在逼疯基层医护的“紧箍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