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择业的“躺平”慢时光:修鞋摊前的人生课
今天上午,我提着妻子那双跟部磨损严重的短靴,去了小区门口老李的修鞋摊。
老李的摊子很简单,一辆三轮车,一个工具箱,外加几个小马扎。他正低头给一只运动鞋换底,手法娴熟得像外科医生做手术。我安静地站在一旁等候,不觉想起在部队时那些修补军靴的日子。
![]()
“苏大哥,坐会儿,马上好。”老李抬头看见我,用毛巾擦了擦旁边的小马扎。
我道谢坐下,看着他一针一线地缝合鞋底。这双手粗糙但异常稳定,每个动作都精准到位。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二十多年前在防空营当排长时,教战士们修补作战靴的场景。
那时在高原驻训,一双军靴就是战士的“第二双脚”。每到驻训季,晚饭后,帐篷外总会坐着一排补鞋的兵。中士小王手艺最好,能用最结实的针法把磨薄的鞋底补得平整耐磨。他常说:“排长,鞋如人,底子扎实了,走什么路都不怕。”
这话从一个农村兵嘴里说出来,格外有分量。他后来成长为优秀的指导员,带的兵个个军事过硬。
“苏大哥,你这鞋磨损有点偏啊。”老李的话把我拉回现实。他指着靴跟外侧:“你看,这边磨得厉害,走路姿势可能有点问题。”
我仔细一看,确实如此。老李不仅补鞋,还能从磨损看出人的行走习惯。这让我想起在宣传科时,我们分析战士的思想状况,不也是从细微处入手吗?一个平时爱说爱笑的战士突然沉默,一个内务标兵突然床铺凌乱,这些“磨损偏差”背后,往往藏着需要关注的问题。
当年在防空营任教导员时,三连有个班长突然训练成绩下滑。连队干部想给他处分,我却觉得事出有因。找他谈心才知道,他父亲重病,家里经济困难。我们及时帮他申请了困难补助,联系了军队医院,后来他父亲病情好转,这个班长又重新振作,年底还立了三等功。
“补鞋不能光补磨损的地方,”老李一边打磨鞋跟一边说,“要把整个鞋底重新找平,不然走路还是不稳。”他用的是一种耐磨的橡胶材料,一点点粘合、修整,让鞋子恢复如初。
这道理多像部队里的思想工作啊。解决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而要全面调整,让人生重新找到平衡。
如今我自主择业已有些时日,每月两万多的退役金让全家生活无忧。有人戏称我这是“躺平”生活,我从不辩解。是的,我不再像在部队时那样每天带兵操练、处理公文到深夜,但这份“躺平”并非懈怠,而是另一种形式的人生修整。
就像高原部队轮换休整,是为了更好地投入下一场战斗。现在的我,每天读书、健身、陪家人,偶尔为社区做点志愿服务,生活简单却充实。这种平静,是二十年军旅生涯后的必要调整,是人生的“找平”过程。
老李把修好的鞋递给我:“试试,走路应该舒服多了。”
我接过鞋,付了二十元钱。这价格实在便宜,要知道在商场里,这样的维修至少要五十元。老李却说足够了,他靠这个摊位供女儿读完了大学,现在女儿在省城工作,让他别干了,他却闲不住。
“人嘛,总要有点事做,有价值才快乐。”老李笑着说。
这话我深有同感。从副团职军官到如今的“闲人”,身份变了,但对价值的追求没变。只是现在的价值不再体现在带兵打仗、处理军务上,而是体现在陪伴家人、服务社区、提升自我上。
回家的路上,脚步确实轻快了许多。不仅因为鞋修好了,更因为在这小小的修鞋摊前,我又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所谓“躺平”,不过是换一种方式贡献价值;而自主择业,给了我重新审视人生、调整步伐的机会。这慢下来的时光,正如老李修鞋的精细功夫,让生命在磨损处得到修补,在偏差处获得平衡。
高原的风霜在脸上刻下了痕迹,军旅的岁月在生命中烙下了印记。如今的我,在川南小城的平静生活中,慢慢品味这来之不易的安宁。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服务呢?照顾好自己和家人,保持身心健康,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份子,也是对曾经守护的这片土地最好的回报。
鞋修好了,路还在脚下。只是现在的步伐,可以从容许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