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组关于论文代写代发“工厂”的报道,引发关注。
记者卧底发现,一家机构去年累计为客户运作发表论文13万篇,年收入超8000万元。除收费代发论文外,这场“学术生意”背后,还有更为核心的业务——论文代写。为获取客户信任,销售人员自称与某医药公司有联合共用的生物实验室,以便为医学论文代写提供临床研究数据。
仅重庆一家中介,年产量就达13万篇,如此数量之巨的“关系稿”是如何生产的?怎么发出的?到底是谁在“购买”论文?
论文13万篇,收入8000万元!还能提供一条龙服务!
日前,红星新闻记者耗时月余,卧底进入两家论文中介机构。卧底期间记者发现,两家论文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所谓的“独家发刊资源”,即论文机构自称会与某些期刊杂志社合作,建立内部投递论文渠道,为客户论文的发表录用开绿灯,甚至提供一条龙服务。
![]()
▲记者卧底的其中一家中介机构印发的宣传手册,以便销售到医院拉客户
一家机构提供的内部资料显示,机构为帮客户刊发论文,能为客户凭空开具会议邀请函、参会证明等文件。这家机构负责人称,公司去年累计为客户运作发表论文13万篇,年收入超8000万元。
另一家中介机构的内部资料中登记了近110个所谓“合作期刊”名录,机构负责人表示,其中一些与机构“独家合作”的期刊,论文不经机构投稿就不会被录用。
在重庆数洞延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面试时,该机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称,公司客户大多来自有评职称需求的教师和医生群体,其中“医护客源占比在50%以上”。
![]()
▲记者卧底的中介机构某员工记录下的近期收稿情况
记者还发现,该机构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和各类期刊杂志社建立起的“独家发刊资源”——通过内部渠道为客户投递论文,在论文过审查发表环节开绿灯。
据调查,这类机构构建了从代写、造数据到代发的完整链条:写手团队大量炮制流水线论文,临床数据全靠编造;销售团队提供代发服务,一篇论文可提成30元;中介以“独家资源”为噱头,将论文溢价数倍卖给评职称的医护人员与教师;更有期刊与中介勾结,对非渠道稿件直接拒收,形成“发表垄断”;还有机构甚至伪造论文录用通知,客户没参会也能开学术会议参会证明。
![]()
▲记者卧底的第一家中介机构内部培训资料截图
“买论文评职称”已成公开秘密
实际上,去年五月,新京报就曾刊发《卧底“论文工厂”:剽窃论文、编造数据,写手用AI生成廉价论文》的调查报道,此次相关新闻再次爆出,说明论文代写的生意不仅未见收敛,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仅一家“工厂”一年就能灌入13万篇“水论文”,长此以往,对国内科研生态和学术公信的影响难以想象。学术不端,不仅是国内科研和创新的毒瘤,也会影响国际声誉。不委托第三方代写、代投、修改论文,不提供虚假同行审稿人信息、不违反署名规范,这些在学界都有共识,为何还造假不止,乃至乱象更甚?
归根到底,还是需求决定了市场。论文产业化的背后,是“唯论文”评价体系催生的畸形需求,是功利化的学术评价体系。它催生的从代写、代发到数据造假的完整灰色链条,更凸显出客户群体评职称需求之迫切。职称评定、基金申请、学位授予等诸多环节都将论文数量奉为硬指标,迫使科研人员、职场人陷入“不发表就出局”的焦虑。
比如报道中提到,一机构负责人介绍称,公司客户大多来自有评职称需求的教师和医生群体,其中“医护客源占比在50%以上”。面对“医学论文临床数据,可参照其他实验数据编写”的现状,很难想象,有人靠这样的论文晋升,甚至拿着这种论文去指导实践,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
▲记者卧底的中介机构登记了显示数量达数万人的“医护人员个人信息”
13万篇论文的惊人“运作数量”背后,是AI技术降低了造假门槛,更是中介与期刊非法合作的“关系网络”打通了发表捷径,让学术评价沦为可交易的商品。
或许,花钱购买论文以应付职称评审,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这本质上是学术形式主义对科研生态的严重侵扰。无论如何,都不应纵容这样的乱象。
![]()
▲后方记者假扮买家购买论文,与机构签订的合同截图
整治论文乱象,该出手了!
是时候斩断论文代写工厂的灰产链了。长期以来,学术不端处罚多指向买方,学术、科研机构对于论文造假在制度惩戒上已然零容忍,而年产13万篇论文的代理“工厂”却能逍遥法外,显然也需要重拳出击了。
为此,斩断论文灰产链亟须“组合拳”发力。在司法层面,2025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明确要求“从严惩处虚构、伪造科研成果,买卖、代写、代投论文或项目申报验收材料”“严厉打击科研中介买卖数据和论文产业链”。
在监管层面,应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对与中介机构达成非法合作的“独家合作期刊”开展专项核查,一旦查实予以严惩,对违规期刊,除责令停刊整顿、吊销出版许可外,还可将相关责任人纳入行业黑名单,斩断其与中介的利益勾连,打破“发表垄断”格局。
而更深层次的改革,则在于打破“唯论文”枷锁,如科研评价引入成果转化、同行评议等多元指标,职称评定弱化论文数量权重等,从源头削减造假需求。
唯有斩断论文工厂利益链、强化全链条监管,才能让学术回归纯粹,让真正的创新成果得以生长。
![]()
你用AI写过论文吗?
你收到过代写论文的广告吗?
你周边有人找人代发论文吗?
整治这一现象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评论区聊聊吧!
![]()
编 辑 | 陈彤
综合 | 红星新闻 新京报 红辣椒评论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