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乾陵
作者:张龙
龙行天下临咸阳,一眼乾陵见盛唐。
漫步陵垣望故疆,唐时明月照沧桑。
碑无字处藏兴替,石有痕间记辉煌。
她凭智慧安黎庶,敢破常规定典章。
凤冠曾代龙冠立,红颜亦有铁骨刚。
一朝魂断长生殿,千里车驾返咸阳。
与君同葬梁山麓,不羡鸳鸯羡穹苍。
日月为鉴山河证,此陵长峙永流芳。
“梁山藏帝寝,唐韵满乾州”,秋日的梁山,风里仍裹挟着千年盛唐的气息。这座雄踞陕西乾县城北六公里的山脉之巅,距古都西安76公里,坐落着中国乃至世界独有的“两朝帝王、夫妻合葬”帝陵——乾陵。唐高宗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便长眠于此,让这片土地成为解读盛唐气象的重要坐标。
![]()
![]()
乾陵始建于公元684年(唐光宅元年),历时57年建成,以“因山为陵”的恢弘规制复刻长安城格局,分内城、外城与陪葬墓区。昔日,378间殿宇亭台环绕陵寝,尽显皇家威仪;如今,虽地面建筑已湮没于荒草,朱雀门外神道两侧的百余件石雕却完好留存:无字碑庄严肃穆,不着一字却胜千言;述圣纪碑字迹依稀,镌刻着帝王功绩;六十一蕃臣像颔首肃立,见证着万国来朝的盛景;石马翁仲仪仗俨然,复刻着盛唐礼制——这里堪称一座“唐代露天石雕艺术博物馆”。
作为陕西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且唯一未被盗掘的帝陵,乾陵1961年便入选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5年更荣膺国家AAAAA级景区。其东南侧扇形分布的十七座陪葬墓中,永泰公主墓的彩绘壁画、懿德太子墓的石椁线刻、章怀太子墓的唐三彩,更被誉为“唐墓文物三绝”,为后人解锁盛唐生活、礼制与艺术密码,留下了鲜活的实物佐证。
![]()
![]()
![]()
![]()
![]()
十月风轻拂乾陵,龙君探秘踏秋行。激活文脉融文旅,不负山河不负名。10月13日下午3时,秋阳漫过梁山山脊,为乾陵镀上一层暖金。在乾陵管委会原主任侯宝轩、现任主任王涛的盛情安排下,著名文化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陕西文旅推广大使、西部新闻网总编辑张龙一行,循着历史的脉络踏入这座千年帝陵。景区讲解员王颖、张彤早已备好详实史料,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传播温度的“盛唐文化探秘之旅”,就此启程——这不仅是一次寻常的文化探访,更是一场以专业视角激活历史、以多元表达链接古今的文旅实践。
![]()
![]()
![]()
![]()
![]()
![]()
从永泰公主墓的幽暗墓道到懿德太子墓的青砖地宫,张龙始终以“文化解码者”的姿态深耕细节。面对墓道壁上残存的《仕女图》彩绘,他指尖轻触砖面,结合唐代“蹙金绣”服饰制度与皇室丧葬礼仪,将画中“公主对镜梳妆、侍女捧盒侍立”的场景娓娓道来;驻足于造型精巧的唐三彩俑前,他又从陶俑的发髻样式、衣袂纹路切入,解读盛唐贵族的生活日常:“这些遗存从不是孤立的‘古董’,而是串联起盛唐社会风貌的‘文化碎片’——我们解读它们,就是让现代人伸手触摸到有温度、有烟火气的历史。”这种兼具学术严谨与通俗表达的解读,悄然打破了历史与大众的隔阂,让曾经沉默的陪葬墓,变成了可感知、可共情的“盛唐生活体验馆”。
![]()
![]()
![]()
![]()
![]()
![]()
![]()
行至乾陵主陵区,神道石刻与无字碑前的驻足,更显此次探秘的独特价值。凝视神道两侧的石马翁仲,张龙从石刻的鞍鞯纹饰关联唐代军制,从翁仲的冠帽形制解读官阶等级,让原本静态的仪仗队,化作一部“可行走的唐史图鉴”;站在高7.53米、由整块巨石雕琢而成的无字碑前,他跳出“评说功过”的传统视角,以“文化隐喻”解读这份留白:“这通碑石不刻一字,却雕刻着螭龙升龙图,既是墓主人对自身一生的清醒认知,更是盛唐包容自信的象征——功过不必自我标榜,山河与历史自会给出答案。”这番深度解读,不仅为乾陵的文化内涵添了新注,更给大众提供了全新的历史认知视角,让千年古迹的价值不再停留在“观光打卡”,而是走向精神层面的文化共鸣。
![]()
![]()
![]()
![]()
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张龙将学术解读与现代传播相融合的系列举动:在无字碑前,他用手机拍摄短视频,镜头从碑顶螭首缓缓下移,对着屏幕向网友推介“乾陵最妙的文化留白”;兴起时,他又即兴唱起自编的歌曲,“梁山藏唐韵,碑无字亦雄”的旋律在陵前回荡,引得在场人纷纷鼓掌;探访尾声,他取出提前精心准备的书法作品——“乾陵印唐风”五个大字力透纸背,既凝练了乾陵承载的盛唐气韵,也饱含着对这片文化沃土的深情。当他将作品郑重赠予乾陵景区,“这不仅是一幅墨宝,更是为乾陵文旅传播注入的新活力。”
![]()
![]()
此次探秘的深层意义,远不止于“读懂乾陵”,更在于为乾陵乃至陕西文旅发展注入“文化内核”。张龙以学者的专业梳理乾陵的历史价值,以传播者的敏锐创新表达形式,既让大众看清了“乾陵为何是盛唐缩影”,也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以文化为魂”的实践路径——旅游不再是单纯的“看景”,而是通过深度解读、多元互动,让每一位游客从“历史的旁观者”,变成“文化的参与者、传播者”。正如他在探访中所说:“乾陵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的古老,而在于它承载的盛唐精神;我们的使命,就是用当代人听得懂、喜欢看的语言,让这种精神走进更多人的心里。”
![]()
![]()
夕阳西下,张龙的身影渐渐融入乾陵的暮色,神道上的石马翁仲仍在静静伫立。这场探秘,早已超越“个人行程”的范畴:它是一次历史与当代的深度对话,让乾陵的千年文化在专业解读中焕发新生;是一次文旅传播的创新实践,为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更在陕西文旅发展的画卷上,写下了“以文化赋能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的生动一笔——这,正是张龙探秘乾陵最珍贵的价值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