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断更了,不是懒,而是时代在变化,新的领域需要躬身入局,到一线去走走看看。上周五,去广州工信部五所参加低空经济安全研讨会,对于低空经济产业一线全产业链、全业务流程的安全体系有了新认识,必须记录下来。
按照发改委的政策要求,发展低空经济必须坚持“管得住才能放得开”。面对未来数以亿计的低空航空器,怎么才能管得住,显然不能靠人,系统化、体系化思维是前提,基于产业实践的标准先行是基础。事实上,并不是只有低空经济如此,近现代的汽车产业已经发展了100多年,到了今天,中国汽车产业GDP达到20万亿,远超房地产,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安全依然是产业管理和产品研发的核心约束目标。
当前,汽车是全球化最彻底的行业,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迈进,但汽车的安全底座该怎么建并无新思路,中美欧日都有各自的安全标准。从ISO90001长出来汽车行业的IATF16949,再长出来ISO26262功能安全,已经用了几十年时间。但认真看,整个产业仍然是各行其是,没有谁有能力提出来汽车的安全底座该怎么搞。立足人工智能时代,基于汽车行业的经验教训,用体系思维架构低空经济的安全底座,正是时候。
 ![]()
按照工信部五所这次研讨会上发布的低空安全体系化解决方案,按照“顶层设计-安全评估-中试验证/安全测评-设施部署-持续提升“的五大服务贯通全链条治理,这与ISO9001质量管理的逻辑是相通的。
与汽车行业不同,发展低空经济完全可以借鉴汽车安全九龙治水的教训,跳出低空航空器单一维度,按照“人-机-环-管”,把人、航空器、低空环境和监管方四方纳入一个安全体系去建章立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低空经济的全量可信数据,有了数据才能借助人工智能的辅助,实现对四维低空交通的安全管理。
这次发布的是五大服务缺一不可。
顶层设计,解决的是谁去管、管什么、怎么管、用什么管的问题。别看各地都在热火朝天发展低空经济,也别看各种科技公司纷纷拍胸脯说啥都能干,真出了问题,都是拍屁股走人,最终还得当地政府背锅。工信部五所完成的广东省低空安全保障体系研究,梳理清楚低空航空器的研、产、供、销、服、运、维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要求,形成空地融合,监管协同的治理模式,让有属地责任的地方政府有制度可依,让企业有规范可循。
安全评估,解决的是事前、事中、事后安全体系分析的问题。不能等到出问题再去分析制度或体系漏洞,而是未雨绸缪,在各类低空经济发展决策或者制度建立过程中,引入安全评估流程,没有第三方专家评估流程,就贸然实施,最终谁来担责的问题就只剩下扯皮。无论是汽车、飞机还是高铁,五所的长项就是安全可靠。
中试验证,解决的是低空经济全场景验证问题。这次参观了五所的增城朱村测试基地,能够实施无人机弓形航线、环形航线飞行,对5G-A、雷达等低空智联网环境进行测评,验证通信链路连续性、轨迹监管精准度,排查复杂航线的信号干扰、通信中断等隐患,为后续场景适配提供中试验证服务。
设施部署,解决的是低空安全软硬一体的落地问题。目前各类低空经济解决方案商都宣称自己啥都能搞定。但安全解决方案不能只靠供应商的硬件软件,更需要的是懂顶层安全规则,熟悉安全风险,有场景经验的第三方机构明确各方责任。谁都不负责,最终谁都有责任。五所联合合作伙伴实现各类场景“看得见、看得清”,借助低空安全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管得住、控得住”,为各类低空场景提供安全底座,各方才能安心发展经济。
持续提升,解决的是安全底座售后服务的问题。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安全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只有持续的低空安全迭代升级,才能真正适配各类场景。五所在各地已经有诸多低空安全项目,通过“验证改进-迭代升级”,实现一地验证,全域应用,这种持续提升迭代能力,才能够满足日新月异的低空经济安全需要。
作为我国最权威的复杂系统可靠性标准检测认证机构,五所以体系思维建立的低空经济安全底座,解决的是各地政府发展低空经济的安全责任问题,填补了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空白,这种专业敏锐度,值得点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