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兆峰博士率领律师团队继续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生讲授《刑事辩护实务》课程。该课程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北京周泰律所联合打造的“双师同堂”实务精品课程,由刘计划、肖中华两位教授与王兆峰博士领衔的资深刑辩律师团队共同授课。
本堂课由人大法学院刘计划教授担任主持,周泰律所薛永奎和何宝明两位律师担任主讲。
首先,薛永奎律师以《控辩双视野下的法庭辩论》为主题,站在公诉人和辩护人的不同立场,结合自己经办的案件为同学们讲述了法庭辩论的目的和风格,并分享了他对两种职业身份的思考。紧接着,何宝明律师分享了《刑事辩护的庭前准备与辩论技巧》,从自身丰富的实务经验出发,结合法官和刑辩律师双视角,为同学们重点讲授了刑辩庭前准备中的阅卷、决策和撰文,以及法庭辩论技巧。
今年是周泰刑辩律师团队在人大法学院授课的第六年。未来周泰律所将不断走入更多高校法学院/系,为在校法科学生提供接触实践的机会,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以及法律实务之间的联系,实现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
「课堂随想」
李如玉
24级 法律硕士(法学涉外)
↕️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这节刑事辩护实务课,让我再度更深刻地理解了“辩护”二字背后的厚度——它不是法庭上的一场表演,而是一项建立在理性、细致与信念之上的专业工作,是技艺与初心的结合。
课程伊始,薛水奎律师以“耍赖的公安、好斗的公诉人、狡猾的律师、懒惰的法官”这样幽默的开场,道出了刑辩律师所处的复杂博弈场。正是在这种多方角力的环境中,我更加体会到,律师并非商人,也不应被神化。我们既不是为利益交易的谈判者,也不是超然于世的“正义化身”,而是法律秩序的守护者。辩护的核心目标,是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说服合议庭、捍卫当事人的基本权利。
何宝明律师关于庭前准备的讲解,纠正了我以往重“辩”轻“备”的观念。
在“证据审查”部分,我感受尤深。区分瑕疵与非法证据,对刑讯逼供保持合理怀疑,不盲从鉴定意见——这些要求我们跳脱出证据的表面形式,洞察其生成逻辑与真实价值。这种审慎,既是法律人的职业敏感,也是一种底线意识。何律师提出的“完善边际事实”“挖掘个案闪光点”,让我看到,专业的刑事辩护并非冷冰冰的技术操作,而是在法理框架下实现法、理、情统一的努力,是在制度之内为人性留下一线温度。
在法庭辩论技巧部分,我最受触动的是“娓娓道来,讲好故事”的告诫。它体现了专业成长的方向——从外化的技巧走向内化的表达。当对案情的理解足够深、对法律的体悟足够透,辩护才能超越文字,成为一场有温度、有逻辑、能打动人心的沟通。这也提醒我,未来的学习应超越知识记忆,要培养思辨与表达的能力。
这节课让我重新认识了刑辩律师的身份:我们既是法律的守门人,也是人权的守护者;我们在制度的边界上行走,用理性抗衡偏见,用程序对抗武断。正如老师所言——“秉持初心,行稳致远”。我将以此为训,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继续打磨自己的专业技艺,也不忘那份走进刑辩最初的信念。
李佳丽
24级法律硕士(非法学)
↕️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踏入法学殿堂以来,刑法始终占据我的兴趣首位,故刑事辩护实务成为我这学期的首选课程。我期待与同学们就刑事案件进行讨论,也期待向经验丰富的刑事辩护实务老师们取经。在上一次的课堂模拟法庭训练中,我担任了公诉人的角色。400多页的卷宗增加了课前准备的工作量,准备过程中我被正在实习的律所派去外地出差,只能在飞机和高铁的旅途间隙争分夺秒地阅读卷宗。觉得疲惫的时候我也想问自己,为什么要放弃轻松的课程来死磕这样一门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的课程呢?也许是我知道在刑事辩护这条路上自己还有太多的不足,而这门课程又有太多的干货吧。课堂模拟法庭训练那一天,我准备的并不充分,卷宗只粗略阅读了一遍,匆忙地摘录了证据要点,与搭档简单交流了公诉意见。在模拟庭辩过程中,对手同学作为辩护律师方对案卷了然于心,抓住了有利据点,突破了我认为作为公诉人应当筑牢的罪行堡垒。我想,这门课程的干货不仅来自授课的老师们,也来自一同选课的同学们,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光有热爱是不够的,实打实的时间的付出才能让自己在法庭上游刃有余、从容大方。作为公诉人应当全面把握法律法规、案件事实以及证据链条,要以极致的工作标准对待每一起案件。此外,无论是上节课的侯爱文律师还是这节课的薛永奎律师,都曾是办案经验丰富的检察官,后又成为了优秀的刑事辩护律师,在他们的分享下我发现这两种角色并不是敌对的,而是捍卫法律公平正义的同行者,这是我曾忽略的思考角度。感谢人大法学院和周泰律师事务所共同搭建这样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感谢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对课程的精心付出,每一次课堂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希望在之后的课程学习中我能有更多的收获和体会。
贾晓晓
24级法律硕士(非法学)
↕️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在经过两周精彩的辩护实务课程后,这周迎来了控辩技巧的讲解课程。课程上,薛律师和何律师分别从自身的工作经历出发,结合丰富的实务经验,讲述了如何实现有效辩护的独特心得,令我收获颇多。
“一位好的辩护律师要学会讲故事”,刑辩律师要能将发生的事件进行重新组合,讲述一个有利于被告人的故事。在薛律师分享的案例一中,张某因故意伤害罪被指控,此时若作为被告人张某的刑辩律师,如何从辩护人的角度讲好故事呢?当薛律师邀请我分享自己的观点时,我当时的想法局限在了分析张某的主观方面,排除他对后续行为授权和明知的可能。但薛律师之后讲述了他们当时的办案思路,因为实施伤害行为的赵某的有独立的主观动机和客观行为,所以可以通过为赵某独立讲述了一个新的故事,实现对张某的辩护。这样的办案思路更加宽阔,不局限于被告人本身,而是能够整合整个案情中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实,真正站在被告人的视角,去观察当时的各种情况,从而实现维护被告人利益的目标。
具有多年法官经验的何律师则主要分享了刑事辩护的庭前准备和辩论技巧。在何律师讲述的案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狐狸皮毛衣领盗窃案。在案件事实清楚明确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被告人。何律师说到,可以着眼于边际事实。例如,在本案中,被告人李某的妻子王某对于李某的规劝,促使李某将盗窃财产返还给公司。这其中体现了夫妻之间相互扶持,共渡难关的真情,更彰显了家庭感化在促使被告人认罪悔罪、挽回损失方面的独特价值。优秀的辩护人不仅要把握案件事实,更要考察与案件有关的社会背景、民情风俗等事实,注重挖掘个案的闪光点,真正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道阻且长,我知道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行则将至,我将在接下来的课程里,认真准备每一个案件,继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杨秉铮
24级法律硕士(非法学)
↕️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关于“正义”的理想,认为,也曾在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实习,因此非常有幸深度参与到本课程的模拟法庭当中。在本节课里,现场聆听了两位资深律师的分享,既有对刑事诉讼全流程的专业拆解,也有对法律人职业初心的真挚传递,我感到收益匪浅,不仅是知识的摄入,更让我串联起实习、模拟法庭的经历,收获满满,感触颇深。
在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实习期间,我曾协助梳理某一强奸罪案件的证据链,跟着带教检察官审阅数十册案卷,在提讯环节见证过控方对案件事实的严谨核查——那时我便深知,刑事诉讼中每一份证据、每一个程序细节都关乎案件走向。在课上,薛律师的经历让我倍感亲切,他作为检察官曾主办过很多重大案件,对控方办案逻辑、证据审查标准的理解极为深刻。当他以“控辩双视野”解读法庭辩论时,提到“公诉人需通过四要件搭建指控体系,辩护人则要抓住指控漏洞深挖证据矛盾”,让我更深切地领会了控辩双方并非简单对立,而是在相互制衡中共同推动事实查清。这种从“实务参与者”到“经验学习者”的视角切换,让我对“刑事诉讼构造”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课本,更触及到司法实践中“追求实质正义”的内核。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何律师关于“庭前阅卷与证据审查”的分享,更让我想起在第一节模拟法庭中的“实战”经历。虽然曾有检察院的实习经历,但在阅卷方面,我仍是一个“小白”,由于自己的准备并不充分加上过分的紧张情绪,我的表现堪称糟糕。本节课里,何律师在分享中详细拆解了阅卷技巧:从“先阅起诉意见书形成案件轮廓,再查法律手续卷审查程序合法性,最后聚焦实体证据比对争议焦点”的流程,到用Excel汇总时间、金额等关键数据、用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系的实用方法,甚至特别强调“要关注鉴定意见中的基准日、折旧率等细节,不迷信所谓‘科学证据’”,都与我在模拟法庭中的教训形成鲜明对照。无论是模拟法庭还是真实庭审,辩护的核心从来不是“挑错”,而是用专业方法还原事实。知行合一,实事求是我们既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将“严谨务实”的态度融入每一个实务环节,确保不出纰漏。
我曾在无数个案件中思考过一个问题:犯罪人是否不值得被同情?当我带入这样的思维,我曾一度对刑辩律师这个职业表示轻蔑。但当我学习了专业的理论知识,褪去了幼稚的二元思维,触及案件中深层次的隐秘角落,同时结合两位律师的分享和自己的办案经验,我才真正体会了法律背后的“人文情怀”,我们所学的“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理论,最终要落实到对当事人权利的切实保障中去,法律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介于其中的一道调和的灰,凡事无绝对,在一个案件中,不论承担怎样的角色,都要学会把握好这个“度”。两位律师的分享风格虽有不同,却共同诠释了法律人的专业与温度,也让我看到周泰律师事务所与人大法学院文化的深度共鸣。
法律辩论不是‘炫技’,而是让裁判者听懂事实、认同逻辑,这让我想到本堂课上的一句话:“法庭辩论要‘讲好故事’,用平实语言打动法官”。这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理念,是人大法学院所倡导的“法律人既要懂专业,更要怀良知”的体现,也是周泰律所“周而不比、泰而不骄”的执业追求。明法明德,奋勇前行,对我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经验传递,更是对“如何成为合格法律人”的再思考:在检察院实习让我懂得“严谨”,模拟法庭让我学会“实战”,而这次分享则让我明晰“温度”——结合三者,我会在未来的模拟法庭中踔厉奋发,以法为基,以情为桥,用好我心中的正义天平,讲好我心中的德法故事。
姜翰燃
23级法学本科
↕️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本周不是紧张刺激的模拟法庭,而是专业的律师给我们讲解控辩技巧,氛围缓和了许多!我之前做辩方,一直不知道辩护律师为了尽可能给被告辩护究竟用什么策略,究竟应该怎么做?到底是作为辩护方,给审判长对被告有利的判决认定,还是在庭审上指出公诉人漏洞,为被告人争取有利证据解释。薛律师更好给了我答案,辩方要先抓住漏洞进行拆解,再结合案件和证据,重新组合出利于被告的辩方故事。并且在庭审过程中,着重抓住争议焦点进行深挖,努力说服法官。薛律还提到一个作为学生,我经常思考和担忧的问题,就是法庭辩论是不是要和辩论赛一样,巧舌如簧、唇枪舌战,一方论述,另一方迅速抓住漏洞,快速反应,直至要害。我一直很害怕这种激烈的正面言语冲突,所以从前一直对于庭审辩论、模拟法庭避之不及,因为我担心自己的临场发挥不好,不会吵架,所以当场“吵”不过别人。薛律却告诉我们不用担心,真正的庭审辩论过程中,也是存在不同风格的,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就好,有时娓娓道来反而更容易争得审判长的支持。而后,何律从整个庭前准备到实战的具体流程给我们一些建议和指导,例如阅卷顺序、阅卷技巧、怎么制定辩护策略。课程上提供的卷宗几百页易经理令人头皮发麻了,看到何律ppt上堆成小山的卷宗材料更是两眼一黑,刑事律师工作真是辛苦而又必须心细啊。通过这次控辩技巧课,我学到了作为控方和辩方的基本思路和侧重,希望能在接下来的实战中用起来,有更好的表现!
欢迎了解更多周泰律所哦~
欢迎点“赞”和“在看”,与朋友共享精彩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