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孙明主讲
【导读】10月13日至14日,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举行。峰会前夕(10月12日),文汇讲堂“全球南方”系列十讲之第八讲《政党驱动:全球南方与“赋能型”治理》的提问环节,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生徐雨佳向主讲嘉宾——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询问:“在全球南方的赋能型治理过程中,女性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孙明结合斐济菌草项目等案例指出,在全球南方国家“赋能型”治理中,妇女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来源,在一些特定环境下甚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女性自身蕴含着智慧与潜能,一旦获得应有的认可与尊重,所激发的动能就可以从改善家庭福祉层面,上升至推动社会进步维度,最终转化为驱动全球南方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下是孙明的回答。
![]()
孙明回答提问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30年后,中国再次就妇女议题发起高级别的国际性会议。回顾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还举办过亚洲妇女代表大会,可以说是新中国最早的主场外交活动之一。三场会议跨越时空,共同指向一个事实:不论是在国际舞台还是在区域事务中,女性都是重要参与者,妇女议题也始终备受关注。常言道:“妇女能顶半边天”,今天讲座现场的女老师、女同学也非常多,女性身上确实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能量。
![]()
1995年9月4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新华社发
在全球南方的“赋能型治理”中,女性的作用亟待被看见、被认可。最近有一个来自太平洋岛国的案例令我深受触动。联合国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林占熺教授在斐济发起了一个种植类项目。项目启动后,当地男性反应不是很积极,应者寥寥。此时,一位农妇主动站出来,非常积极地组织当地妇女参与项目,开展培训与交流,通过一系列举措,最终在菌草培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仅凭这一个项目,她就获得了8000元人民币的收入,为家里添置了饭锅、电器、食物和衣物。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些或许都不难获得,但在当时当地的环境中,却意味着尊严与希望。因此,这位女性的贡献与价值也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后来,她随林占熺教授一同受邀前往瑞士日内瓦,参加了联合国专题会议,并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
中国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组组长林兴生(右)在斐济奈塔西里省帮助塞鲁瓦伊娅·卡布卡布(中)和当地妇女搭建蘑菇大棚。 新华社发
相信这几天类似的故事还会涌现。其实无关性别,只要我们都怀着一颗愿意做事、渴望发展的心,就能做成很多事。中国农业大学有一位从事观察研究的教授张传红,她在跟随该校李小云教授的团队赴非洲推广项目期间发现:在欠发达地区的农业领域,女性力量的崛起已成为一种显著趋势。调查显示,同样参与一个项目,哪个女性家庭地位高、婚姻状况好,她所能取得的成就就越多,她的家庭就越幸福、收入就越高。
在此,我们呼吁给予女性更多的尊重。非洲项目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对女性的关注不应停留于田间地头,也应延伸至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如果能实现这些方面的和谐,其实女性就能够为全球南方、为我们共同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谢谢各位!
整理:夏徐寅
原标题:《孙明:斐济农妇种中国菌草喜获脱贫,她是发展“关键变量”》
栏目主编:李念 文字编辑:夏徐寅
现场照片:周文强
来源:作者:孙明(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